X

Blog

【台灣經濟】開放陸客買台股是資金活水還是木馬屠城?

最近一則金管會研擬開放陸客大媽買台股的新聞,一時之間掀起了熱烈討論「金管會擬開放中國大媽來台買股、基金、ETF(股票指數型基金),每人最多可投資100萬美元(約3270萬元台幣)。其中,買股票併入目前QDII(中國境內合格機構投資人)5億美元限額內(約163.5億元台幣);買基金、ETF則不計入QDII,另給5億美元額度。若取得國內共識,最快1月底前拍板。」from 蘋果日報台股的長期死魚量,讓政府想盡各種方法希望能夠刺激成交量。先不說實際影響為何,各路反應已經很熱(激)烈。有網友高呼「台灣被買走不遠了!」「卸任前又在搞賣台」「飲鴆止渴」「為大陸人投資移民鋪路?」「為什麼不開放日本人、美國人而要開放大陸人」也有券商喊「陸客買台股將可為台股注入180億元資金活水」說實在這些悲憤和歡呼都有些可笑,因為不管是資金活水或是木馬屠城基本上都是在自high,不太可能發生。先不說金管會研擬的開放政策設了各種限制,不管是標的或是額度或是可投資的比例都有控管,雖然大陸散戶出了名的人傻錢多,陸股的本益比也炒到非常高,但是真的會買台股的大陸散戶杯水車薪,陸股股票一堆都炒不完了,還會沒事跑來台灣開戶買台股?有人說台股本益比低,有很多優質公司仍然值得買。大陸人若真的要找本益比低的股票市場去港股就好何必來台灣,台灣的股市交易成本還比港股高,若真的要買台灣的科技業好公司,其實多數台灣的優質公司都已經被納入主要的新興市場ETF或科技類ETF當中,不要意外,早就有一堆大陸資金間接持有台灣公司的股票了。真的會買的機構投資人或有錢人早就可循不同管道進入。而且這個開放政策跟滬港通不是一個量級,好公司不怕人買,越多人買越幫台灣公司籌資又提升市值何樂而不為。至於一些荒謬的悲憤呼喊其實都是恐中症發作,像是為什麼不開放其他國自然人眼中只有大陸人?拜託,其他國家早就開放是人家不想來,當然大陸人也不見得想來,實在別往自己臉上貼金。台灣人錢進中國叫掏空台灣,中國人錢進台灣叫木馬屠城,都給你說就好了啊!簡單一句結論,這個開放陸客買台股政策炒題材的意義勝過實際效應,所以過度恐慌覺得政府賣台和過度樂觀覺得中國錢要來救市都大可不必。台灣股市的稅制和金融監管政策有太多可以也應該改進的地方,開不開放陸客買台股不是關鍵,有好公司和好的股市制度能吸引全世界資金來台長期投資才是關鍵,而這件事我們還差的十萬八千里遠。

IEObserve

【國際經濟】人民幣入SDR一籃子貨幣,美元霸權喪鐘響起?

每一次提到IMF特別提款權(SDR),始終需要再解釋一次到底什麼是特別提款權 因為這個概念實在和一般人生活太遠,但是還是給大家一個從MBA智庫複製一段解釋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亦稱“紙黃金(Paper Gold)”。 它是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但由於其只是一種記帳單位,不是真正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因為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有的普通提款權以外的一種補充,所以稱為特別提款權(SDR)。」 IMF還有影片解釋 SDR目前的一籃子貨幣權重 要成為SDR的儲備貨幣有兩個條件 一、貨幣發行國的貨物和服務出口要位於世界前列,這中國早已符合 不管是世界出口總量佔比、國際支付SWIFT排名等都位列前茅 Source:Citi Research 第二個條件「在主要匯兌市場中廣泛交易」,則是上次審核卡關的主要原因,因為人民幣是不能夠自由交易的 而IMF其實也明確訂出了可自由使用貨幣的定義: 「貨幣在持有儲備中的份額,國際債務證券的計價貨幣,國際銀行負債作為評估廣泛使用的指標,以及外匯市場的交易量(成交量)作為評估廣泛交易的指標」 IMF在國際儲備份額的統計上將人民幣列在其他(3.1%)以內,佔比不大。依照BIS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人民幣在2014年佔國際債務證券發行的比例1.4%,排名在第六,在美歐英日澳之後。中國人民銀行統計2014年人民幣在外匯交易量上也排在第六。 其實多個數據都顯示人民幣基本上已經符合了大多數加入SDR的條件,IMF總裁拉加德已經說了IMF工作人員審查認為人民幣符合「可自由使用」的貨幣條件,建議執行董事會將人民幣納入SDR範圍中。就連美國財政部發言人都說,如果符合IMF的條件,美國將支持人民幣加入SDR一籃子貨幣。 最重要的大頭風聲都已經放成這樣,人民幣入SDR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意外,因為除了美日以外的大國英德法們都已經表態支持人民幣加入SDR,更何況這個需要70%的多數決投票沒有國家有一票否決權,因為美日加起來的投票權重也才22.9%。…

IEObserve

【國際政治】巴黎再受恐攻。這一天後,世界不一樣了

你侵略我的領土讓我們人民不得安寧,我就用恐怖攻擊讓你們也好過不到哪去這是恐攻的核心宗旨,要讓那些侵略它們或者支持侵略它們的國家付出代價,讓這些國家的人民也不得安寧而法國在查理恐攻之後,馬上又遭逢九一一式的大規模無差別攻擊挑戰的是已經非常脆弱的西方民主國家核心價值,要人道還是要排外,要個人隱私人權還是要升高監控層次的國家安全這次的恐攻或許是轉折點,可以觀察的點有幾個1.很多國家反移民的極右派本來在難民問題上就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群眾支持,如今一把燎原大火可能會將它們燒得更旺,極右派拿下政權可能不會是幻想而全世界尤其是歐洲對於移民問題的態度可能都會有心理和實質層面的轉變2.游擊隊式的恐攻防不勝防,所有國家都有可能發生,而現代的恐怖組織越來越去中心化尤其在資訊傳遞極為方便的現在,抓到幾個大頭也很難完全癱瘓整個組織政府老大哥會有更好的國安理由全面監控全民的通訊,而民意可能也會轉向支持政府提升監控,非常諷刺的是,在二戰反法西斯戰爭七十年的現在,最有效抑制恐攻的就是法西斯式的治理。這或許也達到了恐怖組織的目的,改變了這些「先進國家」的生活方式3.穆斯林的恐怖標籤難撕,而這其實是最根本的經濟問題導致穆斯林社群在各個國家難以融入西方社會,西方人對它們的戒心更加深了這個惡性循環穆斯林難以找到工作,找到工作難以升遷,各種歧視和誤解在數不清的恐攻後不斷累加人們無法辨別穆斯林和恐怖份子的區別,無法打從心裡認同恐怖份子不代表伊斯蘭教進而導致穆斯林變成貧窮的代名詞,而和社會區隔的結果就是差異和鴻溝越來越大穆斯林青年對社會的怨恨,進而轉變成激進的思想或行動,然後受到聖戰的感召這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現在,明顯是一個關鍵的經濟問題導致的政治和族群問題。而這個問題非常難解,因為貧富差距對一般年輕人就已經是難解的社會問題更何況是少數被歧視的族群4.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法國連續遭受重大恐怖攻擊會亟欲想展現要解決或至少嚴肅處裡這個問題的決心,而西方國家其實人人自危,深怕下一個被恐攻的是自己的國家這次的巴黎恐攻理論上會讓西方國家更團結來積極處理敘利亞問題換句話說北約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採取更直接的軍事措施九一一後,全世界的機場安檢提升,多年來耗費了極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巴黎恐攻後,可以預期的是以國安理由的政府老大哥全民監控只會更進一步不管是人臉辨識、電話、網路和即時通訊軟體的監聽監看都會在不知不覺影響你我生活因為恐怖攻擊而交出個人的隱私和部分自由,這也是它們成功達成的目的此外,對於旅遊大國來說,恐怖攻擊造成的陰影是對國家經濟的重傷害這會進一步導致經濟弱化、失業提高、治安惡化然後新一輪的惡性循環這一天後,世界又不一樣了。而我們看不到什麼樂觀的理由

IEObserve

【國際政治】馬習會後的國際媒體報導,「一個中國」的解讀

路透After historic meet, top China paper warns on Taiwan independenceProgress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 referring to the rule of…

IEObserve

【國際經濟】在經濟新常態下生存

「新常態」(New Normal)其實已經是個舊詞,說的是PIMCO前CEO El-Erian提出全球金融海嘯之後,低速的經濟成長和高失業率將會成為新的常態,從谷底反彈回原本經濟循環的好日子難再。在美國股市頻創新高的時刻,這樣的預測被打臉了嗎?其實大家看這個各國債券殖利率圖就知道,基本上長期來看有一個走勢是確定的,就是已開發國家利率會持續下探,甚至實質負利率會成為先進國家難以避免的劇本,在這個低利率成為新常態的時刻,股價和房地產價格的反彈和持續膨脹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source:Stock AI但可以知道的是,各國政府和央行會面臨手上籌碼越來越少,刺激經濟的政策力度和效率降低的問題,全世界幾乎每個主要國家都債台高築(除了德國有近乎苛求的財政紀律),財政措施的空間在各國都面臨舉債上限問題時很難有規模夠強夠大的強刺激,各國央行將利率都壓到歷史新低,但是通膨卻始終在低檔徘徊,印鈔印不出小孩幾乎是已開發國家的共同困境。即便是近年來拉動全球經濟成長主要力量的中國,也要面臨步入經濟轉型期的降速和自己過去歷史相對來看,中國的增長也進入7%以下的相對低增長(當然相對已開發國家這仍是不可思議的高),中國另一個面臨的是人口結構失衡的問題,中國基本複製了亞洲國家快速少子化和人口老化的步伐,加上一胎化政策推波助瀾讓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和男女比例都呈現不健康的狀態,即便全面開放二胎,從過去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城市化後的少子化趨勢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這在未來二十年會逐步顯現出人口斷層問題,從製造出口轉型內需消費後經濟持續增長放緩,這也會是中國的新常態。對比經濟和股市的情形,有趣的是,美國若經濟好理論上股市會漲。經濟不好,市場預期聯準會會持續維持低利率甚至再QE,股市也一樣會漲,所以不管怎麼樣股市都會漲?這是超低利率維持很久的詭異現象。現在美國股市和全球股市反彈是因為聯準會放慢升息腳步,但是升息腳步卻是恰恰好和經濟復甦成長的強度聯繫,換句話說低速升息甚至不升息其實意味著經濟不太妙,但股市還是照漲,新常態即是如此,低利率加上混沌不明的前景,讓每個已開發國家都有類似日本化的潛在危機。在經濟前景未明,新常態下各國貨幣和財政政策措施欲振乏力的情形之下,究竟生路何在呢?巴菲特說他從未因總經問題做投資決定,庫克說不看西方媒體會覺得中國經濟超好。所以總體經濟是一個大趨勢,但是真實的投資還是看公司的體質和其業務與利潤增長的前景。從區域上來看,長線上人口和收入仍在持續增長的國家是大家應該要注意可以放長線的國家。BCG整理的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可以給大家參考,不過BCG的list裡面沒有越南卻有馬來西亞和哥倫比亞讓我頗意外。未來人口仍然會持續有強勁增長的是印度、印尼、墨西哥和奈及利亞,可以觀察他們的基礎建設與收入增長的情形,具有勞動力優勢的國家要先從製造業提升收入然後轉型消費市場,當然這些國家通常內部的政治風險和貧富差距的程度會阻礙發展的進程,這些有潛力的國家能否發揮潛力和人口紅利是需要持續觀察。中國即便經濟放緩,內需消費為主軸的產業會是中產階級大爆發成長下有強力推力的支柱。美國則是因為磁吸全球人才,在科技領域上仍是無庸置疑的領頭羊,同時灌入墨西哥的勞動力與海外的高階人才,加上能源自給程度提高,使其消費和製造都還是有強大優勢。簡單的結論就是,新常態下全球經濟要像過去中美雙引擎強力驅動已經很困難,大家在總體市場的投資要習慣更薄的利潤和更低的總體成長,要追求更高獲利承擔的風險也更大,放長線的投資人可以壓注在擁有人口紅利並持續改進投資環境的市場,但需要注意現在這樣的國家通常不是政治穩定有問題就是通膨和貧富差距嚴重,絕對要注意風險。但趨勢基本確定是,走向成熟國家的市場其通膨率和市場利率都會往更低水位靠近,這意味著債券市場的泡泡可以吹得更大,在全球央行拼命印鈔和釋放流動性的新常態下,債券市場依舊是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投資者最常見的避風港,尤其是通膨降低利率下行壓力趨勢仍在的國家。

IEOb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