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皇帝孫正義為何開始拋售阿里巴巴股票?

作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32%)的Softbank軟體銀行,在上週宣布將出售4%價值約80億美金的阿里巴巴股份,孫正義的行動也引發投資人恐慌,覺得是不是看壞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而引發拋售潮。但其實孫正義很明顯是另有所圖,否則不會只小賣4%這個讓他產生超過千倍報酬的神級投資,事實上賣完阿里股份軟銀仍然是阿里巴巴最大的單一股東,比Yahoo(16%)和馬雲個人(7%)都還要多。 除了賣阿里的股票,孫正義還打算賣了另一個現金流大奶牛Supercell的股份(目前軟銀佔了Supercell 73%),Supercell是全世界最賺錢的遊戲公司,他們所開發的知名手遊「部落衝突」(Clash of Clans)長年佔據熱門遊戲排行榜前列,軟銀打算出售Supercell吸引了遊戲為主業之一的中國廠商騰訊,消息指出雙方正在洽談收購事宜中。 為什麼孫正義會開始兜售阿里巴巴和Supercell這兩個為軟銀賺大錢的資產,大家可以看到軟銀財報中的利息負擔債務近年增加的幅度。 而這個大包袱主要是來自於2013年取得美國電信商Sprint控股權所累積的龐大債務,信評機構穆迪甚至因此將軟銀的長期債信降至垃圾級。美國電信業燒錢競爭但Sprint的營運卻難見好轉,在市佔率上連保有老三地位都很吃力(美國四大電信商AT&T和Verizon各佔約33%,而Sprint和T-Mobile則各佔約15%)。軟銀光是利息支出就吃掉了營業利潤的40%,在收購Sprint之前利息支出只佔8%。這次出售軟銀價值連城的投資也是套現來優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另有一說則是因為近期雅虎也在兜售自己的核心資產,Yahoo Japan正是待售的資產之一。而軟銀是Yahoo Japan最大的股東,不希望Yahoo母公司手上的Yahoo Japan股份落到不對的人手上,因此籌措現金來準備進行收購更多Yahoo Japan的股份。 事實上,軟銀在今年三月就宣布要分拆日本國內事業與海外投資事業成為兩家公司,海外投資事業近年雖然有Sprint這個大包袱,但也投了非常多具有潛力的網路公司,像是印度電商市佔率第二的Snapdeal最大股東也是軟銀,軟銀更投資了印度市場排行第二、用戶破億的即時通訊軟體Hike(軟銀佔40%股份),印度和東南亞的叫車軟體Ola和GrabTaxi、韓國第一名的移動電商Coupang等等。孫正義搜尋具有高速成長潛力的海外投資腳步未曾停歇,因此套現過去精準投資產生的鉅額收益,來進一步投資未來更具成長潛力的市場、領域和公司也是非常合理的推斷。 要說孫正義賣了阿里巴巴的股份就說是對阿里的未來投下了反對票,是市場跳太快的結論,畢竟他不是像伊坎那樣一次砍光蘋果所有持股,軟銀至今都還是阿里的最大股東,對阿里的投資買低賣高套現部分股份,將來轉投資其他公司或是優化軟銀的資產負債表,會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Continue Reading網路皇帝孫正義為何開始拋售阿里巴巴股票?

中美P2P網貸平台潮水猛退,你看清互聯網金融誰沒穿褲子了嗎?

中美兩大國發展如火如荼的P2P借貸行業近期都遭遇了撞牆,美國最知名的P2P網貸行業龍頭公司Lending Club(LC)就在短短一個月內連續發生了創辦人Renaud Laplanche因違規放款而下台,5/9開始暴跌,一週內就狂跌近50%,5/17號紐約州金融服務管理局NYDFS對LC展開調查是否違反該州高利貸法律規定,LC的競爭對手,美國第一家P2P網貸公司Prosper也在五月初披露第一季貸款總量下跌12%,並宣布裁員170人。不過戲劇化的是上週5/23日中國盛大集團突然出手抄底斥資1.48億美元買了LC 11%的股票成為最大股東,讓LC股價又反彈10%。 鏡頭轉至中國,今年一月,「e租寶」被踢爆是非法吸金的龐氏騙局詐騙平台,非法吸金超過500億人民幣,詐騙人數超過90萬人,董事長及實際控制人都被中國警方逮捕。今年5月更近期出事的是和e租寶名稱很像的「e速貸」,註冊用戶超過30萬,平台開設至今的交易額也超過了70億人民幣,罪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以及擁有九萬用戶,投資額超過15億人民幣的「匯投資」法人代表捲款潛逃。 截至2016年3月,中國成立的網路貸款平台3984家,倒閉和跑路的已經累積到1523家,有問題的比重高達38%,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金融借貸平台開始遭逢海水大退潮,一樁又一樁的平台倒債跑路案。一時間風聲鶴唳,原本對P2p網貸接受度很高的中國群眾開始出現信任危機,在這情形下連有平安集團作為資本雄厚富爸爸的P2P平台陸金所都在這風頭下不得不延後一年其上市計劃。 中國政府則宣佈互聯網金融監管全面收緊,推出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並同時不斷排查突襲P2P互聯網金融公司,要改善無門檻、無監管、無規範的野蠻生長情形。在這P2P網貸面臨風風火火的危機,平台良窳不齊出現破窗效應資金流動性快速緊縮的狀況之下,是一個可以很好的時機檢視這些公司誰在退潮時沒穿褲子。 事實上,Lending Club在月初第一季財報公佈時財務表現是令人驚豔的,2015年營收增長100%,2016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成長了87%,淨利也從去年同期虧損637萬轉正為淨賺413萬美金。 Lending Club貸款評級較低(D到G級別)的壞帳率是在上升的,不過佔他的貸款總額相對比較低只有25%以下,評級較高(A到C)的貸款則相對穩定,而佔LC的貸款比率則高達75%,從貸款結構來看是相對建康的,不信你往下看。 另一家中國著名到美國上市的互聯網P2P借貸公司宜人貸(YRD)財報更是兇猛,營收2015年年成長555%,2016第一季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186%,淨利則從去年第一季的440萬猛增至今年第一季的2010萬,財務狀況和LC一樣都是在高速成長。 (宜人貸營收增長,資料來源:宜人貸官網) (宜人貸獲利增長,資料來源:宜人貸官網) 從股價來看,P2P今年遇到的逆風其實讓這兩個指標公司都在今年初時遭逢賣壓,但因為宜人貸的財報狀況比較突出,成長速度快且並無債務,加上Lending Club接連爆出負面消息,讓兩者的走勢有明顯的分化。 不過也有很多分析指出宜人貸的財報大有問題,風險級別最高的D級佔了貸款的84%,換句話說八成的貸款是暴露在最高風險,壞帳率和逾期率在提升的情形下,還在持續擴張評級最差的貸款,無異是飲鴆止渴。尤其在行業融資燒錢的投資在緊縮,利率上揚的大環境之下,違約率會進一步攀升,平台會面臨更多嚴酷的考驗。   P2P網貸市場監管的收緊聽起來似乎是行業的壞消息,但其實消風整治對於體質相對較好,規模較大且有富爸爸資金撐腰的公司是個好消息,可以將市場上濫竽充數龍蛇混雜的公司給消滅掉,清理P2P市場的毒瘤後,留下來的公司就會是更加乾淨且且比較值得信任的公司,這些經得起考驗的公司在行業重整後未來也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P2P網貸平台要能夠做好風控,透明化不胡亂放貸的,才是真正能長治久安的公司,也只有這樣的公司,才能在潮水退了的時候褲子還在身上。  

Continue Reading中美P2P網貸平台潮水猛退,你看清互聯網金融誰沒穿褲子了嗎?

這兩家公司的財報讓你看見美國六月升息的本錢

如果要觀察美國經濟的健康程度,看消費的增長情形就沒錯,因為美國是以內需為主來驅動經濟增長,而消費動能是否維持無虞,則要看美國人耐久財(durable goods)消費的趨勢是增長還是衰退,家居裝修業就是一項很值得觀察的指標,因為它反映了美國總體經濟中消費的多個層面,要房價成長、房市交易熱絡、所得成長、就業市場前景看好、可支配所得提高,一般家庭才會多花錢來裝修房子。 Home Depot (HD)家得寶和Lowe's (LOW)勞氏是美國兩大房屋裝修零售公司,這兩家公司都在近期公佈第一季財報,顯示的是樂觀的耐久財消費增長趨勢。 首先是家居裝修龍頭家得寶的財報顯示出營收增長了9%,淨利增長14.2%,雙雙優於預期,家得寶更表示,900美元以上的商品銷售成長了9.5%,這些包含了家電、屋頂與窗戶材料。家得寶在全美有2275家零售店,雇用了385000名員工。 在家得寶消費的次數和平均消費金額,也都呈現健康成長的狀態,美國人花更多錢在裝修房屋上。 若一家公司不夠作為證據,那可以看看家居裝修市場老二Lowe's的表現 大家可以看到營收成長7.3%,在平均每次消費(Average Ticket)Lowe's一樣也成長了2.4%,消費次數增加5.1%,超過500美金的花費也成長強勁高達8.7%,每個月的銷售都優於去年同期。 兩家家居裝修龍頭廠商說的是一樣的故事,美國人在家居裝修上花了更多的錢,尤其是高單價的耐久財像是家電,這基本上不會是看壞經濟的消費者會做的事,房價在漲,工資在漲,就業市場的職缺數依然很高,說明的是美國人至少目前對於未來的收入前景和經濟狀況是足夠樂觀的,否則不會如此敢花錢,而這也給了美國聯準會在六月升息的本錢,耐久財消費狀況在持續穩健增長的狀態之中。消費好,美國經濟就會好。

Continue Reading這兩家公司的財報讓你看見美國六月升息的本錢

人棄我取!巴菲特繼IBM後再大買科技股蘋果,是價值投資還是淌渾水

波克夏新一季的持股揭露第一季花了10.7億美金大買蘋果(不過以波克夏持股來說不算大),跟蘋果之前的股東激進投資人卡爾伊坎對做,伊坎出清了自己持有的蘋果股票。 股價是不是嚴重低估相信公司內部人的身體肯定最誠實,以下是截自NASDAQ和Gurufocus的內部人交易資料,和多數科技股一樣,蘋果的內部高管在過去這波長線科技股大多頭一直在下車(Cook Timothy D就是執行長Tim Cook),幾乎沒什麼內部人在買進 (近一年蘋果公司內部人交易資料,Source: NASDAQ)   (近兩年蘋果內部人交易的細項,Source:Gurufocus) 如果你想要知道什麼叫做「真・低估」,可以去看看一些石油煉油公司的內部人交易資料,像是SLB,CVX還有巴菲特之前大買的PSX,都是公司內部人在大買公司股票,這其實是一個很基本的常識推斷,你在這家公司高層工作,會大批買入公司的股票的理由,一般來說肯定是看好公司前景(當然也有例外是高管想藉由買股來穩定軍心,詳見HTC。或是公司股權爭奪戰等等),但因為是真金白銀丟自己的錢,而不是公司配股或本來持有的股份拿來賣,內部人買進公司股票比賣出公司股票需要更堅實的理由,所以一個判斷到底是不是買股好時機的標準,可以參考這些內部人買進公司股票的資料。 當然這個非常簡單的判准不見得準確,需要更細緻化的分析,像是內部人買賣股票的數量佔自己持有股份的%數,或公司高管也很有可能判斷錯誤,不然也不會有些公司越做越慘。 不過要買入蘋果股票其實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首先蘋果的財務非常健全,第一季的營收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很大的因素是去年的基期太高,換句話說就是換大螢幕iPhone6時賣得非常恐怖,墊高了基期,讓在逐漸市場飽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要再創更好佳績的難度非常高,算是一種均數回歸的概念,而不必搞得好像世界末日蘋果要倒了一樣的感覺,真實的情形是,蘋果的營收獲利還是遠高於Alphabet,被市場狂賣股價挫低後,本益比低、殖利率攀高,現金充裕,又仍然是高階智慧型手機領域的獲利龍頭,要說波克夏在這個時候買進不能說沒道理,或許大家只是被過去波克夏大買IBM後股價慘澹的經驗嚇到了,但從來也沒人說巴菲特所有的投資都是成功的,只是大家對他常有過度神話的投射。   (股價下跌而殖利率攀高增加長線投資人的吸引力,Source: Dividend.com) 大家永遠要注意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是希望能夠在合理的價位,買進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後就非常長期持有到死,你覺得他的投資不明智,也有可能是你看的時間尺度和價值尺度和他不同,這也是為什麼他是巴菲特,而你還在這裡看我瞎扯。

Continue Reading人棄我取!巴菲特繼IBM後再大買科技股蘋果,是價值投資還是淌渾水

絕地武士、鋼鐵人和超人都無法抗衡的敵人:「剪線者」聯盟

這兩週美國的媒體娛樂巨頭迪士尼(DIS)和時代華納(TWX)都公佈了財報 IP巨人迪士尼靠著星際大戰與Zootopia的票房大成功在電影事業大有斬獲,時代華納則靠著蝙蝠俠大戰超人挹注大筆營收 (Studio: BV就是迪士尼旗下的Buena Vista博偉電影發行公司,WB是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 從上面這個圖就看得出來迪士尼在2016年目前為止電影票房的統治力,前五名就有三名是迪士尼(這還不包含去年底上映的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也是迪士尼旗下的電影),就連第四名的死侍都是迪士尼旗下Marvel的角色,雖然已經授權給21世紀福斯。而全球觀眾期待已久的兩大超級英雄大戰蝙蝠俠與超人,在全球票房上竟然不敵狐狸與兔子領銜的Zootopia,迪士尼可能沒想到率先擊敗DC指標性英雄的不是美國隊長(PS: DC Entertainment是時代華納旗下的公司,擁有超人、蝙蝠俠、閃電俠等超級英雄的版權,就像迪士尼旗下的Marvel擁有復仇者聯盟的超級英雄們)而是動物方城市。 不過大家要知道,迪士尼和時代華納並不是純電影公司,他們是綜合性的娛樂媒體集團,營收的主要來源並非電影,而是電視,下面這兩個圖是迪士尼與時代華納旗下的主要品牌,迪士尼旗下有大名鼎鼎的運動頻道ESPN和ABC電視台,時代華納則有Turner集團(旗下有CNN、TNT、Cartoon Network等),以及電視劇內容之王HBO。 這些電視頻道的生態系隨著越來越多美國人剪有線電視(Cord Cutting)改為使用網路串流隨選影音來獲取影視內容而大受影響,像是ESPN訂閱數與廣告下滑都引起市場對迪士尼的擔憂。大家可以看到下圖迪士尼本季財報,作為營收主要來源的Media Networks基本上是停滯,長期則是隨著美國觀眾剪線潮而下滑。獲利的提升是主要因為ESPN削減節目成本。 至於對時代華納來說,靠著美國總統選舉因川普炒熱,提升了Turner集團旗下新聞頻道CNN的廣告收入,第一季主要新聞時段的觀眾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擁有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這個全球知名電視影集領銜的HBO,則在國際授權大有斬獲,並且推出了HBO NOW影音串流服務來抗衡有線電視網的剪線潮,擁有像是Game of Thrones和True Detective這類優質戲劇內容的HBO則比其他電視台更有本錢抵抗這個大潮。雖然這一季時代華納的財報看起來並未受剪線潮的影響持續下滑,但是時代華納表示Tuner的觀眾數確實正在持續減少,市場也擔心選舉季一過會被打回原形。 美國觀眾的有線電視剪線潮到底有多嚴重,eMarketer曾經做過調查預估,下圖「剪線者」聯盟的人數自2015開始將會年成長超過10%,在2016年會有550萬的美國家庭剪線,有1690萬的家庭根本連接有線電視都不接,大家紛紛棄昂貴的有線電視網而去,轉投像是Netflix這樣的網路串流媒體,而這個現象對這些靠著電視頻道訂閱、授權與廣告作為主要的大媒體集團來說,都要各顯神通來抵禦剪線潮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然,影視內容載體的演變會對這些媒體娛樂公司造成重大影響,畢竟是他們的主要營收來源,但是長期來看,關鍵還是在於你的內容是否能夠說服觀眾掏錢,像是近期受到權力的遊戲第六季拉抬的HBO,跨裝置的觀眾數有雙位數成長,就是好的原創內容能夠吸引大批觀眾無論如何都想要掏錢出來看。 對於IP之王迪士尼則更是如此了,成功的創造好的故事和角色是迪士尼長期不敗的致勝法則,因為成功的角色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長尾的,你只要想想Frozen和Zootopia以及Marvel系列周邊商品,在電影熱銷後能夠帶來多麽龐大的銷量,這很難用季度表現來衡量,加上迪士尼主題樂園帶來的人潮與錢潮,這些都為這家公司帶來長期的粽效,核心還是好的內容。 剪線者聯盟對這些娛樂媒體公司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也不必過於悲觀,因為你總還是要有個地方看影劇和體育娛樂內容,這些創造好內容的公司會想辦法從你的荷包挖錢出來的。  

Continue Reading絕地武士、鋼鐵人和超人都無法抗衡的敵人:「剪線者」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