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orbes富豪榜看各國產業結構玄機(2016)

這篇延續去年探討富豪榜和產業的關係,追蹤2016年富豪排行的變化與產業的變化關係。   美國 2015年美國富豪排行 Source:Forbes 1. Bill Gates,科技業,Microsoft 2. Warren Buffett,金融投資業,Berkshire Hathaway 3.Larry Ellison,科技業,Oracle 4.Koch Brothers,多角化集團,Koch Industries 5.Walton family,零售業,Walmart 6.Michael Bloomberg,金融資訊業,Bloomberg 2016美國富豪排行 2016的主要變化是Walmart的Walton家族因為實體零售成長衰弱,股價慘澹退出前十大富豪,Amazon的CEO Jeff Bezons則因為成長迅猛的電商和雲端業務,股價頻創歷史新高,也讓他衝上了全美第三大富豪。新進榜的還有在社群網路一統天下的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加上Google的兩大創始人Brin和Page,全美前十大富豪有六個是科技業的富豪。(彭博應該比較算金融媒體業?) 中國 2015中國富豪排行…

Continue Reading從Forbes富豪榜看各國產業結構玄機(2016)

寡頭的戰歌,AT力場展開,騰訊Q2財報再放異彩

中國互聯網的通訊社交軟體及遊戲龍頭騰訊公佈第二季財報,和阿里一樣呈現了大象猛跳霹靂舞的態勢,營收增長52%到356.9億人民幣,淨利則比去年增加42%來到113.19億人民幣。中國互聯網的寡頭BAT現在其實真正量級相同的是AT兩大集團,百度的Q2營收和淨利都無法和阿里騰訊抗衡。 騰訊在第二季時動作頻頻,作為中國的手機遊戲市場之王,騰訊國際化跨大步伐斥資86億美元,從軟銀手中收購了擁有熱門手遊Clash of Clans的Supercell 84.3%的股權,是全球最大的手機遊戲廠商收購案,讓騰訊在全球手遊界擁有寶貴的資產。音樂產業方面騰訊QQ音樂在七月時和中國音樂集團CMC合併(擁有61%的股權),在中國在線串流音樂市場進一步拉大領先集團差距。 在財報各部門的表現方面,網路遊戲收入增長了32%,但首次遊戲收入的佔比降至了五成以下,社交網路的收入則高速增長57%,主要來自虛擬道具銷售、訂購服務(包含影音、文學等數位內容服務) 網路廣告則是另一項騰訊高速增長的來源,比去年同期成長了60%,效果廣告(以可衡量效果付費的廣告)成長了80%,主要來自微信朋友圈、移動端新聞應用及微信公眾帳號的效果廣告收入的增長。增值服務的毛利率高達57%。 騰訊最強大的平台「微信」的月活躍用戶衝到了8.06億,跟去年同期比增長34%,雖然說增速放緩,但是看中國上網人口也才7.1億,這樣的月活躍用戶數字已經非常驚人,更驚人的是,微信的企業註冊用戶高達2千萬,相比之下阿里的企業通訊軟體「釘釘」企業用戶只有150萬,量級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騰訊的成功幾乎是顯示中國互聯網商業獲利模式領先全球的表現,這個互聯網托拉斯橫跨了社交、媒體平台、遊戲、數位內容、廣告和支付,包山包海,在中國的互聯網上生存繞不開它,AT寡頭的戰歌仍在高聲激盪著,持續入侵著中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

Continue Reading寡頭的戰歌,AT力場展開,騰訊Q2財報再放異彩

電商巨人阿里巴巴持續迅猛成長,多角化經營逐步開花

中國電商霸王阿里巴巴公布了強大的財報,顯示出的是中國正在高歌猛進的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產業,而這次財報的重點也揭示了阿里巴巴成功的在移動端佈局拉動了強近的成長,同時雲端服務和媒體與娛樂事業正在高速衝刺中,雖然仍然在虧錢且在營收整體比重跟電商部門相比非常微小,但是揭示了阿里集團母雞帶小雞要走向多角化經營的道路。 從第二季財報公佈的數據來看,GMV平台商品交易總額成長了24%,雖然比中國另一主要電商京東的47%還低,不過兩者的量體差異巨大,阿里的GMV是6730億人民幣,京東是1604億,基期高的增速比較慢是正常的。GMV是一般用來衡量電商平台交易規模的指標,會比實際營收還要大,因為包含了所有成功按下購買鍵後的金額(取消訂單、刷單、退貨也不會扣掉)。 另一個亮點是阿里快速往移動端推進,目前移動端的GMV佔比已經從去年的55%提高到75%,四分之三的GMV來自移動端,移動端GMV年成長59%。 雲端服務也因為付費的用戶增加一倍到57.7萬,營收大幅成長156%,當然也是因為基期低在整體營收裡基本上微不足道,但是虧損已經大幅縮減。 數位媒體與娛樂事業,以阿里巴巴集團的話來說是“大文娛”戰略,裡面包含了優酷土豆、UCWeb、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影業(以剝離獨立上市,營收未計入)等,成長更是超高速的286%,虧損也同樣在縮減當中,營收放大虧損縮小是讓企業投資前景轉佳的徵兆。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人比較不熟的UCWeb移動瀏覽器的全球MAU月活躍用戶高達四億,是全球排名第三的移動瀏覽器,中國市佔第一,印度和印尼也都有50%的市佔。 另一個部門則是另一個正在燒錢投資的創新事業部,包含像超過六億用戶的高德地圖,給移動裝置、汽車、物聯網使用的YunOS,VR事業等,還有發展不怎麼樣的企業通訊軟體「釘釘」,這個部門投資的事業都算是早期投資,前景不明,但是營收佔比也非常小,影響不大卻是阿里持續在發掘新增長機會的部門。 下面這個表顯示的是阿里集團各部門的營收獲利以及部門下主要的品牌,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人比較少聽過的UCWeb, 此外,阿里還有披露他的主要物流佈局公司「菜鳥網絡」的財報數據,目前覆蓋了224個國家,每天處理4200萬個包裹,超過170萬個快遞員和倉庫員工,佈建了超過18萬個物流站。以及快捷支付「口碑」這個收銀系統的財務數據,每日交易數高達1000萬筆,合作廠商超過100萬家。 觀看這份財報,可以知道阿里依舊以核心電子商務業務帶來的龐大營收與獲利,在支援著其他事業部門的發展,他想要成為的不僅僅是一家電商企業,而是一家能夠科技與多媒體的多角化公司,在這bAT三熊互咬的戰鬥之中,坐擁強大金流的阿里依舊立於不敗之地,雖然不代表他做什麼事業都能成功,但是阿里事實上是三家中,唯一一家真正能走出中國市場到海外獲取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不是只在中國當國內王而已。  

Continue Reading電商巨人阿里巴巴持續迅猛成長,多角化經營逐步開花

Tesla Q2虧損擴大,Musk持續挑戰投資者的耐心。

Tesla在近期多事之秋(包含死亡車禍、收購SolarCity、自駕供應商Mobileye拆夥)下發佈了第二季的財報,每股虧損$1.06比預期的$0.52還要高,Q2營收為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而最受矚目的汽車產量平均每週產兩千台,第二季共產了18345台車,年成長43%。雖然交付不如預期,但是產能提升還是稍微舒緩了市場的緊張。 這是成長股的特徵,營收和市場需求高成長,投資人普遍能夠相對忽視難看的財報。Q2財報公佈後TSLA先跌後漲最後持平,多空交戰劇烈。 source:MarketWatch Source: Tesla Elon Musk有眾所週知的乾淨能源大夢,而且正在努力的燒錢達成,他的遠見和強悍執行力,也讓投資者給予Musk非常高的信心,相信他能夠完成他。有多高?基本上無視Tesla惡化的財報,因為Musk不斷地借錢燒錢擴大資本資出,花大筆錢投資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這是計劃最重要的一環,能夠有足夠產量、高效產出低成本的電池),花大筆錢投資自家公司SolarCity,EPS不停在掉,但股價依舊堅挺,因為這未來的夢實在太美好,Bloomberg的專欄作家就說,Nothing really matters for Tesla,EPS不影響、現金流難看不影響,就連收購超級賠錢貨SolarCity也不影響。 Source: gurufocus SolarCity這個太陽能板製造安裝租賃的公司營收也成長很快,但是虧損擴大的速度更快得多,Musk以26億美元買下它,期許能夠打造完整垂直整合的能源公司和生態系,讓生產、安裝、能源儲存、發電應用(家用和車用)上中下游一應俱全,不過這投資引發的爭議也不小,因為SolarCity或許是長線能源大夢必要的一環,但是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慘烈,何時能夠實現太陽能經營虧損大逆轉考驗著投資者的耐心。 目光遠大的夢想家Musk以實現不可能為他的人生實踐,打造電動車、回收火箭都一再證明這個天才的狂想與實踐力,Tesla投資者以及車主對他的信任是他現在最大的資產,即便習慣有著遙不可及的盈利以及交車期程,這家公司眼中只有成長,只要成長不失速,相信市場還有大把時間和錢給這不世出的天才繼續熬。

Continue ReadingTesla Q2虧損擴大,Musk持續挑戰投資者的耐心。

Apple硬體全系列衰退,但財報公布後股價依舊大漲7%

Apple公布了第三季財報,EPS衰退23.2%至$1.42,但是高於市場預期的$1.36,盤後股價應聲大漲近7%,因為大家太悲觀,所以結果相對樂觀股價就彈升了。 不過從實際數字來看,Apple硬體全系列商品包含iPhone (-15%), iPad (-9%), Mac (-11%) 的銷售量全線衰退(多虧高單價的iPad Pro,iPad營收反而提高),更別提沒有特別拉出來看的Apple Watch一如市場預料的慘澹,沒能成為蘋果的新支柱,在其他產品部分衰退了-16%。唯一的亮點是軟體Services部門成長了19%,App Store的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的紀錄。今年開始Services部門已經成為iPhone外蘋果營收的第二大支柱。 從不同的市場來看,Apple如預期的在新手機發表前遭遇衰退,看得出來經濟走緩且智慧型手機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衰退的最快,營收年比下滑了三成,中國從蘋果的第二大市場變到第三大,從蘋果的主力成長市場變成了衰退的大戶。除了日本外其他市場的營收都面臨顯著的衰退。庫克說印度的蘋果產品銷售成長51%,雖然規模仍小,但長期來看蘋果會持續加強在印度的投資。 衰退的主因當然就是iPhone銷售量黯淡的前景了,從Business Insider的歷年iPhone銷售量圖我們可以看出,從2015年第四季iPhone 6S發售開始,蘋果就遭遇了iPhone銷售量年成長衰退,除了改大螢幕後的iPhone 6得到了異常高的成長墊高基期外,智慧型手機市場漸入飽和,加上小規模改良的6S機型,都讓iPhone的銷售提不起勁,市場也普遍預期iPhone 7不會有巨大的變化,要見到像iPhone 6那樣高速成長的日子已經不太可能了。 iPad銷售連續十季年成長衰退,不過由於有新系列的產品高價的iPad Pro,讓銷量下降但是營收反而上升。 庫克在Conference Call強調了蘋果持續投資軟體服務、Siri機器學習甚至是大舉投資AR(雖然還沒有提到會推出怎樣的產品),想要告訴市場蘋果仍然在投資未來、研發創新,並提到Apple Pay成長快但是base仍很小,看好未來的成長。 很多人說Jobs過世後,蘋果就已經失去了創新和產品讓人驚艷超乎預期的能力,從目前蘋果各產品線的表現來看此話不虛,但是不要忘記了如果以科技產品來看,蘋果仍然享有比其他品牌更高的毛利以及品牌溢價,創新不足基本上是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現象,蘋果的產品差異化降低但仍然是市場的領導者(從利潤的角度來看),但相信市場希望看到的會是創造新需求的創新與爆發性成長的新產品,賈伯斯後的蘋果目前還看不出有這樣的能力。

Continue ReadingApple硬體全系列衰退,但財報公布後股價依舊大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