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是什麼?從全球十大Fintech公司看金融科技未來

Fintech(金融科技)是一個被過度炒作的詞,金融服務領域的公司言必稱Fintech、Big Data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語,真正有多少技術內涵其實良窳不齊,泡沫大騙局也多,但隨著金融業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獲利的增速放緩,傳統金融業受到新技術的挑戰,所需人力越來越少,歐美各大行裁員縮編由科技取代的趨勢基本上不會改變,但到底什麼是Fintech? (延伸閱讀: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全球86位FinTech先驅,第一手公開「金融科技做什麼?怎麼做?」) 我們從H2 Ventures每年都會發布的全球Fintech百強公司可以一窺端倪,看看前十名的Fintech公司都是哪些,又有什麼樣的商業模式。 1.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 若你沒有聽過螞蟻金服,那講支付寶你就肯定聽過了,這家阿里系的公司除了有支付寶這樣的支付巨獸以外,還有像是互聯網數據徵信的芝麻信用,本版之前有寫過互聯網金融就有簡述過螞蟻金服的業務範圍,這是一隻毫無疑問的Fintech巨獸,光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加上最大的電商網站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就有取之不盡的數據可以做分析應用。 2.趣店 原本叫做趣分期的這家企業,主打的是給沒有信用卡的年輕人大學生分期購物累積信用,更直白來說就是用APP對大學生放高利貸,但是透過大的用戶量可以做到更好的數據徵信和風控。主要的優勢在於他擁有了龐大的年輕消費族群的用戶數據,Fintech行業擁有數據就是金礦,有越多數據base理論上就能夠越精準的切割市場做風險控管。 但是趣店其實也很有可能遭遇夾殺,因為分期付款消費總要到某個地方去買東西,而現實情形是像阿里、京東這些巨大電商都在推廣自己的購物分期的服務,沒有電商出海口購物分期變得市場小很多,必須要找到更多使用場景才能繼續這樣玩。 3. OSCAR 這家美國的公司則是專注在健康醫療保險上,主要銷售給中小企業和個人醫療險,定位自己不只是保險公司還是健康管理公司,提供了個人化的線上問診和健身健康管理的服務,由於資訊透明化、納保和理賠手續簡便廣受歡迎,非常受年輕人歡迎,不過理想上很美好,現實倒是有點殘酷,事實上它也虧錢虧很大,去年上半年就虧損了8300萬美金,業務開發成本高,能否燒錢燒到轉正猶未可知。 4. 陸金所 有中國平安集團這個富爸爸的陸金所原本是以P2P信貸聞名,但是如今P2P網貸平台死得死逃得逃有點臭掉,而陸金所他們的P2P業務也降至不到10%,將P2P業務分拆至陸金服,轉而主打綜合性線上財富管理平台,不過真的看不出除了平台大,技術和服務有什麼特殊。   5.眾安保險 眾安保險是中國第一家純互聯網保險公司,主打的是財產險,它的來頭不小,三大股東分別是馬雲的螞蟻金服、馬化騰的騰訊、還有馬明哲的中國平安,三馬合作的保險公司對其的公信力加分不少,累積了5.23億的客戶,這篇解析眾安保險的商業模式蠻詳細的,最近還成立了眾安科技,說是要在區塊鏈、人工智慧和雲計算、大數據領域持續探索,所有fancy的名詞這家公司都有包到了,你說他能不火嗎?不過中國網路上對他的評價蠻差的,買保險很容易,找人理賠很困難。從保監會的保險消費投訴率來看則會發現他在財險公司中排名最低,以這種迅猛增長的速度來看,控管的能力其實蠻強的。   6. Atom Bank 這家第一間拿到英國的銀行證照純線上的網路數位銀行,只能用App訪問,採用生物辨識技術來進行身份確認,開戶流程只要掃描身份證件和填寫基本資訊,簡便、透明、客製化的銀行APP也很受年輕人族群歡迎,跟傳統銀行的形象大不同,其實Atom Bank也揭示了銀行業未來的發展,事實上需要的人力可能會是非常低的,只是在陳舊的金融法規面前,很多創新都被束縛住。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也在發放執照上有了開創性的突破。   7. Kreditech 這家德國的Fintech公司,主打的是讓在正規金融機構得不到授信的借貸者提供信貸,用AI和機器學習來處理每個申請人20000筆的數據資料,來對申請人進行信用評分和發放貸款,其中數據資料包含Facebook檔案、Amazon和Ebay消費紀錄、Paypal交易紀錄等,其實中國和國外的Fintech公司徵信的邏輯都是一樣的,看申請人電商與支付的數據來決定授信,但因為歐美對個資保護的法規嚴厲許多,這樣的公司要擴張難度比在中國要高得多。…

Continue ReadingFintech是什麼?從全球十大Fintech公司看金融科技未來

國際經濟觀察FB Page後台數據大公開,誰是本版板友?

不知道為什麼很少看到網路上有人分享自己的Facebook後台數據,所以也不知道本版的表現算是如何。作為一個專門用搞笑態度分享國際硬資訊的page,我也希望公布自己後台數據給也在經營粉絲團的朋友參考,能夠教學相長,同時也做為歷史回顧,和剖析自己板友結構。 從歷史來看,本版的成長曲線基本上不是靠爆紅,而是持續穩定的上升,我本來以為關心國際新聞或硬資訊的天險大概就在8000,畢竟同類型的國際新聞粉絲團在當時都很難破萬,算是相當小眾。但久了之後才發現,本版其實跟媒體的國際新聞page不太同類,因為我不正經很多。而且關心的議題基本上是無所不包,只是主力在國際財經和國際政治以及科技。到如今成長到28000應該是因為喜歡看不正經方式傳遞硬資訊人很多。 從性別結構上來看,本版板友有嚴重的陽氣過剩現象,基本上25-34歲年齡段男性為最大宗,男女比是6:4,至於是什麼原因,我想可能是議題比較關心的是金融、科技和政治,傳統都是些陽氣過剩的領域。 而且本版其實探討的議題時常不太基礎,所以稍微有一點進入門檻,需要有一些基本國際常識和財經知識,因此年齡層比較打不進對相關議題涉獵比較少的未成年族群。通常應該吸引比較多的是對投資有興趣和關注國際時事的族群。 地區上來看,台灣自然是主力的來源,由於在網路上結識香港的Econ記者,算是關注類似議題,而且興趣也頗類似,當Econ記者開始分享本版後,也慢慢有越來越多香港朋友來關注本版,而且普遍蠻活躍的,帶來的都是優質的板友,香港的板友人數也是僅次台北高雄,美國了話應該多半是台灣留學生,因為本版算是台灣少數任性很常不翻譯也不解釋直接貼英文新聞的page,對美國留學生比較有親切感?再來就是也同屬華文圈的馬來西亞,不知道為什麼人雖少但是也有蠻多活躍的板友長期支持。至於來自中國的朋友不太知道是透過什麼管道找到的,方便了話可以分享一下。 剛提到板友活躍的程度,我們可以發現陽氣重的地方殺氣也比較重(無誤),年輕的女性板友相對很少發言或按讚,但是血氣方剛戰意四射的年輕男性以及中年男性板友很明顯比較根本版氣味相投,25歲以上engage的男性人數都超越本版的fans人數,尤其35到44歲的年齡段的非fans,很積極分享、按讚和留言。 從地區上看,就看得出香港的板友很活躍,engage的程度已經快超越高雄的朋友,很常看到香港版友留言、分享。 從板友上線時間來看,因為主要的板友大都在相同的時區內,所以大家睡覺的時間都差不多,上線人數大概在晚上睡前達到最高峰,然後在凌晨時在低谷。 下面是本版過去一個月的數據summary,一個月大概會有1500個新的likes,每個月大概可以觸及到大概76萬人,一個月收到的讚、分享、留言等等大概有21萬。 本版的貼文幾乎九成九九都來自自然流量,剩下那一小點是過去有試玩過FB推廣文章,不過因為本版也沒在靠網站賺錢,所以就不繳過路費給FB了,下面這個圖了話大家看到自然觸及最高到8萬的那一段時間很離奇,因為只是轉貼了委內瑞拉情勢危急,國內出現搶糧的英文新聞,就因為有板友轉出去之後變成本版至今未破的瘋狂轉載,至今仍不曉得發生什麼事。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Facebook對影片有天然加權,比較容易reach到更多人,不過因為本版基本上沒有在自製影片,都是轉載,也沒有下載別人的影片再自己上傳。但大家也可以看出來,觸及率和互動率是不成正比的。反倒是只寫字沒附連結和圖的平均互動人數最高。大家比較喜歡本版跟板友直接實際的討論互動?   越多人like時也就越多人unlike,這通常出現在戰意高的爭議文時,這種時刻各種立場比較極端的人,忽然發現本版不是他們立場的堅定守護者時,就心灰意冷或是憤怒的離開,這也是為什麼本版被罵的範圍橫跨了藍綠紅左右派各種政治光譜,大家都會發現到對我不滿的地方,所以也頗正常。 2016年後按讚的來源從page suggestions大幅增加,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功能在按讚後有比較明顯的推薦,或是本版人數也變多自然排到比較前面的推薦區? 以上就是本版主要的Facebook後台數據,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麼感想或批評指教,想要瞭解一般其它粉絲團的數據長什麼樣子。    

Continue Reading國際經濟觀察FB Page後台數據大公開,誰是本版板友?

騰訊登頂亞洲市值王,盤點亞太科技股豪強

騰訊超越了中國移動登頂亞洲市值王,讓我好奇亞洲的科技股目前在資本市場上的排行,科技股的定義其實在現實上比股市的分類還廣,從軟體、硬體、互聯網再到電子商務,但是為了方便,這篇就用大家廣泛普遍認為科技含量高的公司作為盤點比較,並將各國普遍都量體很大的電信公司排除,也因此排除掉了軟銀、新加坡電信等。 截至9/6號,本版整理出的亞太科技股市值前二十強,中國佔了七家最多,日本六家,韓國三家,台灣和印度都兩家 公司名,國家,市值(美金) 騰訊,中國,256B 阿里巴巴,中國,252B 三星,韓國,228B TSMC,台灣,144B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印度,74B 百度,中國,65B 鴻海,台灣,43B Sony,日本,41B Canon,日本,39B 京東,中國,38B Infosys,印度,35B 網易,中國,29B Panasonic,日本,25B Naver,韓國,25B SK海力士,韓國,25B 杭州海康威視,中國,23B Yahoo Japan,日本,23B 攜程,中國,21B 富士軟片,日本,19B 樂天,日本,18B 以中國來看,市值最大的不意外就是雙強巨人騰訊和阿里巴巴,中國的社交與遊戲王和中國的電商霸主,而且在前二十名的清一色幾乎全部都是互聯網業,海康威視比較少人認識,但是他們主要是做安控監視器的(蠻符合國情),可以看出雖然中國是製造大國,但是市場很明顯的青睞在符合中國龐大內需市場增長需求的互聯網公司。若再將中國的科技股市值排行排下去,緊跟在後的是瑞聲科技、新浪微博和唯品會,也只有瑞聲科技是做電子零組件。 電子製造業主要在台灣,軟體和互聯網產業弱已經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台灣產業問題,TSMC作為晶圓代工龍頭,基本上是台灣電子業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公司沒有之一,鴻海則是全球性的代工王,在中國養了百萬製造業大軍。台灣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就是,沒有任何一家足夠強大的軟體或互聯網公司,是能夠輻射影響力到亞洲甚至全球的。 如果你看韓國,會發現除了電子製造業巨人三星外還有DRAM大廠SK海力士外,還是有Naver這樣的互聯網業巨頭,Naver的影響力是輻射亞洲的,除了是韓國本土最大的搜尋引擎,Line通訊軟體和Hangame全球最大的網路遊戲社群也都是他的關聯企業。 至於日本,作為老牌的亞洲龍頭,從市值可以看出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科技業的影響力也不只在製造業,而是很多電子終端產品的品牌,像是Sony、Canon、Panasonic,就連大家以為已經掛掉的Fujifilm,仍然挾其專利優勢持續在科技研發深耕,市值仍然非常巨大,甚至超過了大家也都認識的電商樂天。…

Continue Reading騰訊登頂亞洲市值王,盤點亞太科技股豪強

串流影音戰國時代 Netflix 能保留王座多久

Netflix 上週發布第一季財報,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訂閱用戶的成長,第一季新增 640 萬訂戶,高於公司預期的 610 萬,主要原因是今年一月 Netflix 一口氣開通了 130 個市場,但 Netflix 對於第二季海外新增用戶的前瞻只有 200 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350 萬,也低於去年同期的 260 萬,換句話說不只美國市場的用戶成長正在趨緩,連海外市場都成長乏力,股價因此重挫超過 10%。 海外訂戶增長放緩 美國訂戶成長也趨緩已久 股價重挫原因,其實除了內憂還有外患,Netflix 競爭對手 Amazon 在美國推出單獨月付的影音串流方案, Amazon Prime Video 本來是和該公司年費 99…

Continue Reading串流影音戰國時代 Netflix 能保留王座多久

芝麻信用的Big Data徵信,是老大哥全面監控的開端?

最近台灣網路開始討論中國正如火如荼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其中一環,大數據徵信中的「芝麻信用」,【失控的大數據》芝麻信用變身國家忠誠檔案,商業應用為何樓歪了?】這篇文章基本上的論調就是說因為中國會利用芝麻信用追蹤監控你網路上的言論,反政府的人信用就會被評低分,是一種集權政府的控制手段,用大數據來評量公民的忠誠程度。
(more…)

Continue Reading芝麻信用的Big Data徵信,是老大哥全面監控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