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風光IPO,但他走得出亞洲舒適圈嗎?

上週Line的風光上市,IPO在美國首日上漲26.61%,已經成為2016年規模最大的科技業IPO,在目前通訊軟體的IPO以及公司收購的規模已經排在前五,僅在Facebook,WhatsApp和Twitter之後。但是這估值已經比兩年前的估值100億美金要少了超過三成,顯示的是在競爭激烈的IM市場Line沒有進一步強力成長的本錢。 從現在的國際版圖上來看,Line主要依賴的還是四國市場:日本、台灣、泰國、印尼超過五成使用者。IM市場需要的是使用者的規模網絡效應,誰能當第一個在市場先占後快速擴張就能有最多用戶,一般人不會下載或使用個朋友大都沒在用的通訊軟體,除了強勢如Facebook這樣能夠靠主要社群服務橫向擴張到IM拓展市場外,多數IM軟體都只能夠當區域地頭蛇,很難像比較純的IM軟體WhatsApp這樣國際化。微信稱霸中國、Kakaotalk韓國、Line則是日本,這些IM軟體在在地化市場能夠使用更多元的服務來變現。 以Line來說,最新一季財報顯示主要的月活躍用戶MAU集中在主要四國市場,來自其他市場的MAU則正在萎縮,顯示國際化乏力且成長趨緩,營收方面來自廣告和遊戲各佔了約35%,Line主要的特色貼圖業務則佔22%。 但是從下面的圖表你可以看到,Line作為最主打的特色貼圖業務成長已經見頂,貼圖佔傳送訊息的比例下滑,也是值得疑慮的一點,雖然Line正在擴張廣告業務作為變現的主要手段,以及未來主打Smart-Portal作為生活服務平台,但是相較中國微信無所不包的服務以及高使用率,Line在推廣多角化業務上走得太慢且效果不彰。 當然,對市場來說,最可怕的還是下面這張圖,顯示的並不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成長公司,而是在所有市場的使用者成長都在下滑,在主要四國市場外的其他國家甚至呈現負成長,Line雖然宣示仍要持續加強拓展國際化業務,但是實際形勢不佳,很可能走不出亞洲舒適圈。 財報上來看,Line的獲利並不穩定,但是為了擴張投資開銷仍然很高,負債累積的比現金快,一家既成長封頂,變現能力又不夠強和穩定的公司,看不太出有什麼巨大的成長潛力。當然,若他能經營好主要國家地頭蛇的角色,優化服務讓使用者更依賴Line作為生活大小事的Hub,那也足夠滋潤了,至於擴張至更多國家甚至反攻西方成熟市場,難如登天。  

Continue ReadingLine風光IPO,但他走得出亞洲舒適圈嗎?

就決定是你了!任天堂要靠手遊Pokemon Go宣示遊戲王者再臨

如果最近幾天你沒被Pokemon神奇寶貝洗版(對不起,老派如我還是不習慣用精靈寶可夢),那你肯定沒活在網路世界之中。 雖然這個最新的手機遊戲表定只在澳洲、紐西蘭、美國區域開放玩家下載,但是龐大Pokemon粉絲馬上在五小時內衝上App下載排行第一名,這個遊戲是應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讓你在現實世界透過手機抓神奇寶貝,網路上到處都是外國人在分享自己在什麼有趣的地方看到神奇寶貝,成功讓宅宅們走出戶外拉~連帶還跑出各式奇葩新聞,像是澳洲警局要大家不要進去警察局抓神奇寶貝,走路要看路注意安全,還有玩家在河邊抓神奇寶貝結果看到真・屍體,更有假新聞說有玩家因為開車不專心在玩Pokemon Go造成了連環車禍,足見這款遊戲多麽成功引起話題和玩家共鳴,各種有趣圖片病毒式擴散。 這個全民瘋Pokemon的風潮癱瘓了伺服器,也讓任天堂的股價在週五狂漲了10%,宣示任天堂要擺脫低谷全力拓展手遊市場。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casual玩家遷徙到手機遊戲市場上,大幅壓縮一般人玩傳統遊戲機的時間,任天堂也一直承受著壓力,過去堅持不切入手遊市場讓投資市場頻頻以資金投下不信任票,財務狀況也屢現疲態,面臨著營收與獲利都下滑的窘境。 但這次和Niantic這家公司合作的手遊Pokemon Go在開發階段就引起廣大粉絲的期待,該公司過去的暢銷遊戲Ingress就是以擴增實境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線上遊戲(AR MMO)著稱,遊戲用GPS結合真實世界場景,讓你能夠和廣大的玩家一起進入這個虛實整合的科幻世界,這次結合任天堂最強遊戲IP神奇寶貝,讓你能在現實的水邊河邊抓到水屬性的神奇寶貝,在草地抓到草屬性神奇寶貝,還要用走路的距離來養育提升經驗值,增加虛擬遊戲與真實世界的互動感,宣告任天堂這個遊戲霸主要重返榮耀在手遊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當然,有熱潮也有隱憂,像是這個AR遊戲太吃數據量(data)和高耗電,一般歐美手機都沒有數據吃到飽的方案,但要玩這個遊戲就要開著網路在外面四處走跳抓神奇寶貝,很多人玩一玩就發現自己整個月的數據量和電量都被耗光,一堆人在為自己的電量和data plan哀悼。 再者熱潮能否延續是另一個問題,像任天堂推出的另一款手遊Miitomo也是快速引起熱潮後退燒也很快,剛開始註冊人數兩個月內快速衝破兩千萬,但活躍用戶流失也很快,相信Pokemon Go這個情懷無限的遊戲能夠延續得更久,但難保熱潮退燒後又是虛火一場。不過任天堂比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伺服器被塞爆的問題,才在三地上市就癱瘓了現有的伺服器,也推遲了Pokemon公司全球上市的日程,等到日本、中國這些大市場開放後考驗著遊戲公司伺服器的耐受度。 從目前的趨勢看來,這款免費下載的遊戲讓用戶掏錢的能力很強,很多人不吝嗇多花錢買寶貝球來收服更多神奇寶貝,以進軍手遊市場來說,這個超級爆款將會為任天堂挹注顯著的新營收,也宣告了遊戲IP之王未來將有更多機會賣情懷(馬力歐與薩爾達都還沒出馬呢)也賣創新的遊戲體驗,讓競爭激烈的手遊市場有當年Wii等級改變主機市場的震撼。

Continue Reading就決定是你了!任天堂要靠手遊Pokemon Go宣示遊戲王者再臨

白色家電大廠美的連收日德兩大知名品牌Toshiba和Kuka

中國第一的白色家電龍頭美的集團近期海外重磅併購的消息頻傳,包含了買下東芝家電部門與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大廠Kuka,為的是因應中國白色家電市場增長趨緩,藉由併購KUKA提高自己的上游生產製造技術能力和買下東芝家電品牌加強下游的國際化銷售渠道,希望能走出亞洲打入已開發國家市場。 中國白色家電領域美的在今年(2016)三月就宣布要以4.73億美元收購東芝家電部門80.1%的股權,同時獲得40年東芝品牌的全球授權以及五千項白色家電相關專利。 東芝是一個橫跨非常多領域的大型公司,在2015年爆發假帳危機之後開始要救亡圖存,公司的要轉向更專注在能賺錢且更高技術門檻的領域,白色家電領域目前由韓系和中國廠商有成本優勢,日本白色家電日暮途窮,但是全球性的品牌力以及專利仍在,自然也成為中國廠商力圖收購的目標。   鏡頭轉到機器人領域,美的在五月時提出以51億美元收購全球工業機器人龍頭廠之一的德國KUKA(市值約27億美元),而且還沒有包含技術轉讓,如此誘人的出價和條件怎麼能不叫KUKA大股東心動,而且為了防止德國政界全力出手阻撓,美的還和KUKA訂立了隔離防範協議,讓庫卡保持他既有客戶的商業機密與數據。同時強調KUKA的獨立性,不會控制KUKA,也不會讓下市。 其實在這次收購前,美的就已經是KUKA的大股東(有13.5%持股),中國是機器人市場成長最快的國家,近兩年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新機器人在中國安裝,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會從2015年的4.25億歐元成長到2020的十億歐元,而庫卡想要讓美的收購就是為了幫助庫卡更容易在中國市場擴張(目前KUKA的市場仍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共同開發服務型機器人、更進一步發展全球物流事業,以及工業4.0製造業數位化。 機器人行業的激烈競爭加上全球製造業放緩,都讓機器人的銷量下滑,連帶影響到了KUKA的營收和獲利,2016第一季的營收年減12.6%,EBIT年減18.3%足為明證。也讓KUKA更需要中國龐大機器人市場的成長動能。 Kuka工業機器人以精密著稱,廣告中用工業機器人手臂對決德國桌球名將Timo Boll做為企業形象的宣傳 德國其實政界上下都對中國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工業4.0指標性廠商感到憂慮,德國經濟部長甚至呼籲歐洲要設立安全條款防止外商收購有戰略性技術的企業,但由於政府不便干預商業投資,即使梅克爾呼籲中國政府也要公平對待外資在中國的運營和投資,但是要阻止德國私人企業的被中國來的外商投資收購並無法律依據。庫卡成為美的囊中物是木已成舟,中國廠商砸遠高於市價的大錢在海外大肆收購的場景,相信在未來仍會持續下去。至於花了大錢到底值不值得,只能留待時間去證明了。  

Continue Reading白色家電大廠美的連收日德兩大知名品牌Toshiba和Kuka

一山能容二虎?Uber與滴滴的燒錢大戰至死方休?

海量流血與輸血,這是中國叫車APP市場近期不斷升級的融資軍備競賽、燒錢補貼搶市佔現況最準確的形容,Uber的CEO特拉維斯(Travis Kalanick)放話要成為中國第一(目前的中國市場第一是滴滴出行),背後有富爸爸阿里的快的與騰訊的滴滴在經過燒錢大戰後合併為滴滴快的(之後改稱滴滴出行,因為代表更廣泛的旅行和通勤),聯手成為中國最大的叫車APP,由於叫車APP行業有贏者全拿的性質,所以有最雄厚資本支持補貼司機與乘客,擴大規模與網絡效應的企業,能夠將錢燒不下去的競爭者擠出市場,形成獨佔,而中國這個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市場,正在進行這場腥風血雨的淘汰賽當中,滴滴在國內整合後,面臨的是全球具領先地位的Uber在自己的市場侵門踏戶,有一山難容二虎之勢。 特拉維斯在受訪時曾表示,Uber在已開發市場已經開始獲利,要全力在中國搶攻市場,今年六月展開新一輪的融資,包含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PIF投資的35億美元,將主要用於中國市場。過去一年中國Uber快速本土化後擴張迅速,從2015不到十個城市的業務量急速擴張到將近60個城市,中國Uber負責人柳甄更說戰場將主攻至三四線城市,不擔心錢燒不過滴滴,2016目標要插旗一百個中國城市,希望在2017年就能夠超越滴滴。雖然從易觀國際1.5億智慧手機活躍用戶的調查中指出,滴滴今年五月的活躍用戶高達4310萬,而Uber中國只有1010萬。第三方機構的調查認為滴滴的叫車服務中國市佔率高達87%。 無獨有偶,滴滴也表示他們已經在200個城市(滴滴在中國總共有四百多個城市營運)開始獲利,資金來源也源源不絕,光是六月就有蘋果投資的45億美元以及透過招商銀行發債25億美金。滿手現金的軍備競賽在這個夏天打得火熱,新一輪的融資讓滴滴的估值來到280億美金,不過比具有全球規模Uber的估值620億美金仍有很大段差距,但是滴滴的主戰場只在中國,有地主優勢,過去的互聯網外商在中國幾乎都吃鱉,Uber難以樂觀。 滴滴的老闆程維在今年四月的2016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豪氣地表示「我們非常相信在中國會贏,徹底地贏,因為在過去20年垂直領域中國互聯網公司都做到了,我覺得滴滴沒有理由做不到。」 除此之外,滴滴及其背後的軟銀、阿里系資本牽頭圍魏救趙,滴滴出行與Uber的海外對手Lyft,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 Taxi都有策略合作分享客戶,集合成反Uber聯盟,要讓Uber在進攻海外市場時遇到更多當地市場競爭者的強力挑戰。 事實上,對用戶以及司機來說,其實哪家叫車便宜或補貼高就往哪家去,並沒有太多品牌忠誠度,所以目前這場燒錢大戰,爽到的是中國使用叫車APP的消費者們以及司機,根據不同來源的訪調,People's Uber「人民優步」每十英里車費是24.9人民幣,滴滴快車則是32.7人民幣,相同里程一般計程車是36.8人民幣。 對司機的補貼的水平也是浮動的,Uber中國高峰時期能到1.8倍車費,司機每單補貼可以高達50元人民幣,每完成22個訂單可以額外獲得100元人民幣獎勵,而滴滴快車高峰車費能到1.4倍,司機每單補貼則至多40元人民幣,每完成20個訂單可獲得80元獎勵,很多司機都在不同的平台上轉換來轉換去。 雖然Uber自稱運營效率比滴滴高,但是Uber為了在中國市場補貼已經也虧了十億美金,滴滴當然也虧錢,但是地主以及先發優勢讓Uber要在中國市場擊潰滴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更別說中國運營的政治風險,Uber在全球運營的避稅問題早就遭到各國政府弊病,在中國強勢政府的主導之下,要用差別待遇讓Uber死是非常容易的事,很難相信中國政府會放任Uber在中國本土市場擊敗地主隊,更別說滴滴背後的資金還有很多是官股銀行和保險業,Uber雖然鬥性堅強,但在中國市場鎩羽而歸相信只會是時間問題。  

Continue Reading一山能容二虎?Uber與滴滴的燒錢大戰至死方休?

「情懷癌」發作,暴雪中國養兵十年「魔獸」電影一夕發酵

美國遊戲公司暴雪(Blizzard)2004年推出的網路遊戲「魔獸世界」(Warcraft)是陪伴一整代青少年遊戲玩家成長,擁有數以百萬計的付費玩家,是暴雪取得極大成功的代表作,而這款遊戲要改編成電影的消息和拍攝從十年前開始就一波多折,如今改編為成本一億六千萬美金的魔獸終於完工上映,在美國本土週末票房卻連成本四千萬美金的厲嬰宅2都拼不過,票房只屈居第二,原因之一就是試映的影評惡評如潮,美國主要的電影影評網站Rotten Tomato影評只有27%的超低評,另一個Metacritic也是給出了32分的低分。就知道北美市場給出的低影評殺傷力有多大。 不過對魔獸世界觀影的觀眾來說其實沒那麼差,這部電影的觀眾多是遊戲死忠粉絲,尤其在非北美的海外市場,暴雪憑藉著魔獸長年的成功養了無數的死忠支持者,在中國市場尤為變態,劇情什麼的不重要,情懷和紀念青春成為了電影宣傳的主打,大批粉絲幾乎是以朝聖心態一刷二刷三刷儀式性的表示死忠支持,甚至被戲稱是「情懷癌」發作。 加上中國娛樂業的巨頭華誼兄弟、騰訊分別以不同方式投資了魔獸電影,萬達集團更是買下了魔獸電影的製作公司傳奇影業(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院線2015年佔了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的14%),也因此魔獸的首日電影院排片量破紀錄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預售票人民幣破億,午夜票房更是破紀錄狂收5540萬人民幣(約2億8千萬台幣)。在中國電影市場,排片量決定了票房的生死,這麼恐怖的排片量註定會讓中國成為魔獸票房大豐收的主要市場,也展現了中國電影市場誘人的威力,不只能和北美並駕齊驅,而是在單一電影票房上可以遠遠超越美國本土票房,讓中國成為好萊塢必爭的市場。 目前中國影史單日票房排行前五名就有兩名是魔獸,粉絲經濟發酵的程度驚人。這也證明了在中國市場賣情懷最賺錢這件事,周星馳和魔獸有的共通點都是陪著一代年輕人長大的重要IP,這些年輕人如今都已經長成了收入提升的社會中堅份子,也是電影票房的主力,因此「欠星爺一張電影票」、「魔獸看得不是電影,而是紀念我的青春」這樣的號召屢試不爽,也為電影公司賺進了大把的鈔票。 看看國際票房網站Box Office Mojo的統計,魔獸的海外票房佔了總票房的9成(一般大片海外票房大約佔六成),原因之一是重視中國市場所以配合端午假期比北美提早兩天上映,也顯示出暴雪的魔獸世界粉絲全球化非常成功,手中握有社會中堅年少青春情懷的大IP有多值錢。 不過魔獸電影相關的概念股,不管是暴雪ATVI,萬達院線近期的表現都蠻糟糕,或許要等下一季財報出爐才能看到魔獸電影對公司實際的挹注能有多少幫助。

Continue Reading「情懷癌」發作,暴雪中國養兵十年「魔獸」電影一夕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