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全球大戰開打,摩拜與ofo對自行車產業的衝擊
共享單車大戰在中國正掀起巨浪,ofo與摩拜兩強相爭的場面已經開始從中國延伸到海外,不斷高速堆疊的融資燒錢補貼大戰,背後是阿里與騰訊之間的支付生態系戰鬥,兩邊都希望能透過高頻剛需的城市出行單車,來拓展自己的支付業務,同時真正實現將第三方支付業務拓展到海外。對台灣來說,除了新加坡共享單車廠商oBike也搶進台北,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外,對於台灣主要的自行車產業鍊來說,共享單車橫空出世讓自行車業憂喜並存。 首先,雖然以「共享」之名行遍天下,但共享單車的本質其實是單車租賃,並不是分享和活用平常沒在使用時的閒置資產,而是造出很多閒置的單車做租賃業務,所謂的共享單車其實行之有年,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在多個國家包括台灣Youbike都已經施行多年,只是這股無樁智能自行車租賃風潮,在中國的摩拜和ofo燃起的資本投放大戰下快速崛起。 這場戰鬥從2016年底開始升溫,除了小黃車ofo和橙車摩拜外,各種七彩顏色的共享單車廠商瘋狂投入,大家都想要急速增加單車投放量來獲取市佔,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在2017年天氣轉熱後大幅加速洗牌,隨著資本一輪一輪大舉投入,行銷戰加上紅海折扣戰都擠壓著較小共享單車廠商的生存空間。 畢竟共享單車要贏的關鍵,靠的就是越廣的投放量用戶越容易找得到車騎,還有越便宜的資費或押金,用戶就更有誘因去騎那家廠商,當然車子的品質與好騎程度也是關鍵,但這些都是要靠資本給堆出來的競爭力。 Source: DCCI 摩拜8輪融資募集超過9.28億美金的資金,投資者包含了騰訊、鴻海、淡馬錫、創新工場等 Source: Crunchbase 由於營運的模式和ofo明顯的不同,摩拜更重視智能技術與自主製造,而非純粹衝量的重資產營運模式,速度上雖沒有ofo快但是真正搜集了大量的用戶數據,摩拜近期還接入了中國最大的百度與高德地圖,發揮其定位功能的優勢讓用戶能從更多場景入口直接使用單車。如同摩拜官網上所說 “摩拜單車的每一輛車都配備了獨家自主研發的智能鎖,支持“GPS+北斗+格洛納斯”三模定位,定位速度更快、精度達到行業最高的亞米級;通過內置的物聯網芯片, 350 萬輛7 × 24 小時在線的摩拜單車構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式物聯網系統,每天產生超過1TB (1TB = 1,024 GB) 的出行數據;在此基礎上,摩拜單車今年4 月推出了行業首個出行大數據人工智能平台“魔方” ,在騎行模擬、供需預測、停放預測和地理圍欄等四大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助推精細化管理、智能化運維。” ofo在募集資金上更是不遑多讓,融了八輪超過12億美金,主要領投的則是阿里系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滴滴打車等,儼然已經成為AT擁兵自重的戰場。(事實上共享單車也影響到了滴滴的生意,畢竟短程出行有了自行車這個便宜許多的替代選項) Source: Crunchbase 摩拜單車在2016年底時仍然在用戶上保持領先,但是隨著雙方運營模式的差異,像是初代的ofo與摩拜最大的差異就在電子鎖以及機械鎖還有特製車與通用零件之別,ofo持續以較低的成本製造投放大量單車到市場上,即便損壞與失竊率遠高於摩拜,但是有龐大的資本作後盾,只要持續瘋狂投放單車到市場上滿足用戶需求,製造成本不是最大的問題。 以7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