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近有點慘,大企業連環遭遇危機

韓國最近有點衰,北韓不停搞核子試爆,朴槿惠要引進美國薩德飛彈防禦系統,結果被中國抵制發出娛樂禁韓令,娛樂業SM、YG股價這三個月就跌超過25%,接著全球第七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承受不住虧損,申請了破產保護,造成海運大亂,股價也重挫30%。三星的旗艦機種Note電池連環爆炸,被各大國際航空禁止上機使用或充電,三星也全面召回品牌受到嚴重破壞。人禍已經不止,連沒什麼地震的南韓在9/12號都發生了朝鮮半島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 七月底八月初傳出中國官方對各大地方台的禁韓令,一時間風聲鶴唳,許多時常邀韓國明星上節目的中國電視台不是剪掉就是打馬賽克,連帶使得韓國娛樂產業鏈相關股價持續探底,像是直接受衝擊的造星工廠SM Entertainment、YG Entertainment的股價都探底。 SM股價 YG股價 娛樂產業鏈當然不會只有藝人經紀公司,韓流最大的受惠者之一就是化妝品產業,Amorepacific集團也是韓流席捲亞洲的一大受惠者,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有像是蘭芝、雪花秀、呂,這些近年來十分火紅的化妝品品牌,在中國禁韓令風風火火之際公司股價也承受了巨大的賣壓。 Amorepacific股價 接著就輪到了八月底傳出財務危機的韓進海運,受到多年中國需求放緩、航運業運力供過於求的慘澹影響,這個全球運量第七大的航運公司向韓國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也衝擊了全球貿易供應鏈,這一季就跌了40%,凜冬不是將至,而是早已到來,只是大家死撐看誰先陣亡,而量體巨大的韓進海運率先倒下,短期運價反而會提升,因為以後多數貨主都不敢給韓進運自己的貨。 韓進股價   再來就是搶在iPhone發表會前自爆的三星,這個韓國代表性公司其實隨著今年亞洲科技股表現亮眼資金湧入而持續上漲,加上旗艦新機普遍評價高,沒想到Note 7卻意外出現連環爆炸案例,嚇得三星趕緊緊急全球召回,還被全球航空公司禁止在機上使用或充電,品牌聲譽受到重創,股價也重挫回應。 已經各種人禍和政治風險還不夠,9/12日再出現天災,規模5.8的地震發生在韓國南部慶州市地區,在韓國是非常少見,震央附近也有多家科技廠和核電廠,不過所幸目前看來皆無大礙,許多工廠都已經停機後復產,只能說韓國近期的國運是禍不單行,要祈禱金三胖不再搗亂,不然政治風險會繼續拖累韓國。

Continue Reading韓國最近有點慘,大企業連環遭遇危機

國際經濟觀察FB Page後台數據大公開,誰是本版板友?

不知道為什麼很少看到網路上有人分享自己的Facebook後台數據,所以也不知道本版的表現算是如何。作為一個專門用搞笑態度分享國際硬資訊的page,我也希望公布自己後台數據給也在經營粉絲團的朋友參考,能夠教學相長,同時也做為歷史回顧,和剖析自己板友結構。 從歷史來看,本版的成長曲線基本上不是靠爆紅,而是持續穩定的上升,我本來以為關心國際新聞或硬資訊的天險大概就在8000,畢竟同類型的國際新聞粉絲團在當時都很難破萬,算是相當小眾。但久了之後才發現,本版其實跟媒體的國際新聞page不太同類,因為我不正經很多。而且關心的議題基本上是無所不包,只是主力在國際財經和國際政治以及科技。到如今成長到28000應該是因為喜歡看不正經方式傳遞硬資訊人很多。 從性別結構上來看,本版板友有嚴重的陽氣過剩現象,基本上25-34歲年齡段男性為最大宗,男女比是6:4,至於是什麼原因,我想可能是議題比較關心的是金融、科技和政治,傳統都是些陽氣過剩的領域。 而且本版其實探討的議題時常不太基礎,所以稍微有一點進入門檻,需要有一些基本國際常識和財經知識,因此年齡層比較打不進對相關議題涉獵比較少的未成年族群。通常應該吸引比較多的是對投資有興趣和關注國際時事的族群。 地區上來看,台灣自然是主力的來源,由於在網路上結識香港的Econ記者,算是關注類似議題,而且興趣也頗類似,當Econ記者開始分享本版後,也慢慢有越來越多香港朋友來關注本版,而且普遍蠻活躍的,帶來的都是優質的板友,香港的板友人數也是僅次台北高雄,美國了話應該多半是台灣留學生,因為本版算是台灣少數任性很常不翻譯也不解釋直接貼英文新聞的page,對美國留學生比較有親切感?再來就是也同屬華文圈的馬來西亞,不知道為什麼人雖少但是也有蠻多活躍的板友長期支持。至於來自中國的朋友不太知道是透過什麼管道找到的,方便了話可以分享一下。 剛提到板友活躍的程度,我們可以發現陽氣重的地方殺氣也比較重(無誤),年輕的女性板友相對很少發言或按讚,但是血氣方剛戰意四射的年輕男性以及中年男性板友很明顯比較根本版氣味相投,25歲以上engage的男性人數都超越本版的fans人數,尤其35到44歲的年齡段的非fans,很積極分享、按讚和留言。 從地區上看,就看得出香港的板友很活躍,engage的程度已經快超越高雄的朋友,很常看到香港版友留言、分享。 從板友上線時間來看,因為主要的板友大都在相同的時區內,所以大家睡覺的時間都差不多,上線人數大概在晚上睡前達到最高峰,然後在凌晨時在低谷。 下面是本版過去一個月的數據summary,一個月大概會有1500個新的likes,每個月大概可以觸及到大概76萬人,一個月收到的讚、分享、留言等等大概有21萬。 本版的貼文幾乎九成九九都來自自然流量,剩下那一小點是過去有試玩過FB推廣文章,不過因為本版也沒在靠網站賺錢,所以就不繳過路費給FB了,下面這個圖了話大家看到自然觸及最高到8萬的那一段時間很離奇,因為只是轉貼了委內瑞拉情勢危急,國內出現搶糧的英文新聞,就因為有板友轉出去之後變成本版至今未破的瘋狂轉載,至今仍不曉得發生什麼事。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Facebook對影片有天然加權,比較容易reach到更多人,不過因為本版基本上沒有在自製影片,都是轉載,也沒有下載別人的影片再自己上傳。但大家也可以看出來,觸及率和互動率是不成正比的。反倒是只寫字沒附連結和圖的平均互動人數最高。大家比較喜歡本版跟板友直接實際的討論互動?   越多人like時也就越多人unlike,這通常出現在戰意高的爭議文時,這種時刻各種立場比較極端的人,忽然發現本版不是他們立場的堅定守護者時,就心灰意冷或是憤怒的離開,這也是為什麼本版被罵的範圍橫跨了藍綠紅左右派各種政治光譜,大家都會發現到對我不滿的地方,所以也頗正常。 2016年後按讚的來源從page suggestions大幅增加,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功能在按讚後有比較明顯的推薦,或是本版人數也變多自然排到比較前面的推薦區? 以上就是本版主要的Facebook後台數據,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麼感想或批評指教,想要瞭解一般其它粉絲團的數據長什麼樣子。    

Continue Reading國際經濟觀察FB Page後台數據大公開,誰是本版板友?

騰訊登頂亞洲市值王,盤點亞太科技股豪強

騰訊超越了中國移動登頂亞洲市值王,讓我好奇亞洲的科技股目前在資本市場上的排行,科技股的定義其實在現實上比股市的分類還廣,從軟體、硬體、互聯網再到電子商務,但是為了方便,這篇就用大家廣泛普遍認為科技含量高的公司作為盤點比較,並將各國普遍都量體很大的電信公司排除,也因此排除掉了軟銀、新加坡電信等。 截至9/6號,本版整理出的亞太科技股市值前二十強,中國佔了七家最多,日本六家,韓國三家,台灣和印度都兩家 公司名,國家,市值(美金) 騰訊,中國,256B 阿里巴巴,中國,252B 三星,韓國,228B TSMC,台灣,144B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印度,74B 百度,中國,65B 鴻海,台灣,43B Sony,日本,41B Canon,日本,39B 京東,中國,38B Infosys,印度,35B 網易,中國,29B Panasonic,日本,25B Naver,韓國,25B SK海力士,韓國,25B 杭州海康威視,中國,23B Yahoo Japan,日本,23B 攜程,中國,21B 富士軟片,日本,19B 樂天,日本,18B 以中國來看,市值最大的不意外就是雙強巨人騰訊和阿里巴巴,中國的社交與遊戲王和中國的電商霸主,而且在前二十名的清一色幾乎全部都是互聯網業,海康威視比較少人認識,但是他們主要是做安控監視器的(蠻符合國情),可以看出雖然中國是製造大國,但是市場很明顯的青睞在符合中國龐大內需市場增長需求的互聯網公司。若再將中國的科技股市值排行排下去,緊跟在後的是瑞聲科技、新浪微博和唯品會,也只有瑞聲科技是做電子零組件。 電子製造業主要在台灣,軟體和互聯網產業弱已經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台灣產業問題,TSMC作為晶圓代工龍頭,基本上是台灣電子業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公司沒有之一,鴻海則是全球性的代工王,在中國養了百萬製造業大軍。台灣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就是,沒有任何一家足夠強大的軟體或互聯網公司,是能夠輻射影響力到亞洲甚至全球的。 如果你看韓國,會發現除了電子製造業巨人三星外還有DRAM大廠SK海力士外,還是有Naver這樣的互聯網業巨頭,Naver的影響力是輻射亞洲的,除了是韓國本土最大的搜尋引擎,Line通訊軟體和Hangame全球最大的網路遊戲社群也都是他的關聯企業。 至於日本,作為老牌的亞洲龍頭,從市值可以看出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科技業的影響力也不只在製造業,而是很多電子終端產品的品牌,像是Sony、Canon、Panasonic,就連大家以為已經掛掉的Fujifilm,仍然挾其專利優勢持續在科技研發深耕,市值仍然非常巨大,甚至超過了大家也都認識的電商樂天。…

Continue Reading騰訊登頂亞洲市值王,盤點亞太科技股豪強

攜程Q2營收大增,國際線上旅行社OTA呈現冰火兩重天

中國最大的OTA (線上旅行社 Online Travel Agency)攜程第二季財報公佈,營收為人民幣44億比去年同期增長75%;但出現了淨虧損人民幣5.21億元,去年同期為淨利潤1.43億元人民幣。營收大增主要來源是因為攜程2015年底併了中國線上旅遊二哥去哪兒網,合併報表後營收猛增,但是由於合併去哪兒讓本業其實賺錢的攜程呈現虧損。 而從國際OTA來看,巨頭Priceline吃肉,大家喝湯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國際OTA主要的Player分別是Priceline (子品牌包含Agoda, Booking.com), Expedia (子品牌包含Hotels.com, Trivago), 和攜程Ctrip,有在美國上市的Tripadvisor(TRIP)市值和量體比前三者要小得多。作為中國最大的OTA,攜程搭上了中國旅遊人次爆發的列車,享有著高速的成長,當中國國內旅遊王就可以有國際級的量體。 股價上來看,規模較小的OTA廠商事實上是比較不被看好的,即便隨著旅遊市場放大,營收也迅速成長,但是因為他們通常需要更多的補貼和折扣來搶市佔,很容易敵不過有巨大規模的優勢廠商,因為像Priceline這樣規模的廠商會對主要收入來源,訂房分成有更大的議價空間。小廠商用更多的補貼折扣會讓自己陷入虧錢搶市佔但競爭力卻難以提升的窘境。 拿攜程的營收來看主要都是來自於訂房和機票,市場也預估未來會成為攜程營收高速成長的主要動能。 但看營收之外還要看營益率,否則營收衝很高但是持續虧錢或毛利降低,市場對其評價就會降低,也不會是健康的成長。從這個角度看,拿出主要幾家OTA過去幾年的營益率變化,你可以看到的是,王者Priceline過去幾年持續保持著很高的營益率,基本上維持在35%附近。 Expedia的營益率則是持續下降,這邊就看得出競爭力,其實Expedia的營收也隨著旅遊大環境蓬勃而成長,但營益率基本上是持續在下滑,看得出全球旅遊業的競爭十分激烈。 鏡頭再轉回攜程,OTA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和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在過去幾年基本上是在燒錢搶客,所以其實真正賺錢的只有攜程,營益率的下降是在反映這個現象,攜程吃下了去哪兒後站穩了老大的位置,但是過去兩年的燒錢大戰導致的虧損依舊要時間消化。 將幾大OTA公司擺在一起看,市值王、營收王、股價王、盈利王、淨利率王全部都是Priceline,說是扎扎實實的OTA王者毫不為過。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Priceline也是攜程的大股東,持有攜程9.8%的股份,只少於百度的21.6%,所以即便Priceline在中國排不上榜,但是擁有攜程的股份在中國成長也分了一杯羹。 當然,攜程的營運模式遭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詬病,樹大不只招風還招惡,你只要隨便Google或百度一下攜程,就會發現很多消費者對攜程的客訴,包含了賣假票(轉手的折扣票)、客服差、推託責任,畢竟攜程是一個B2C的旅遊商搓合平台,在規模龐大但管理沒跟上時,就很容易遇到這樣的事,但基本上負面新聞並未阻擋攜程的成長,許多市場機構也依舊評估攜程在規模優勢之下能夠慢慢顯現他在中國市場的強大優勢。

Continue Reading攜程Q2營收大增,國際線上旅行社OTA呈現冰火兩重天

從Forbes富豪榜看各國產業結構玄機(2016)

這篇延續去年探討富豪榜和產業的關係,追蹤2016年富豪排行的變化與產業的變化關係。   美國 2015年美國富豪排行 Source:Forbes 1. Bill Gates,科技業,Microsoft 2. Warren Buffett,金融投資業,Berkshire Hathaway 3.Larry Ellison,科技業,Oracle 4.Koch Brothers,多角化集團,Koch Industries 5.Walton family,零售業,Walmart 6.Michael Bloomberg,金融資訊業,Bloomberg 2016美國富豪排行 2016的主要變化是Walmart的Walton家族因為實體零售成長衰弱,股價慘澹退出前十大富豪,Amazon的CEO Jeff Bezons則因為成長迅猛的電商和雲端業務,股價頻創歷史新高,也讓他衝上了全美第三大富豪。新進榜的還有在社群網路一統天下的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加上Google的兩大創始人Brin和Page,全美前十大富豪有六個是科技業的富豪。(彭博應該比較算金融媒體業?) 中國 2015中國富豪排行…

Continue Reading從Forbes富豪榜看各國產業結構玄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