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槓桿、狼性行銷、花式併購,梟雄樂視的顛覆之路

人有多大膽,生態系就有多化反(樂視創辦人賈躍亭自創的「化學反應」簡稱,賈以創造各種深奧名詞聞名,簡報時言必批蘋果,所以才有開放閉環生態圈這些特殊名詞)。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買單這句,其實就是樂視最重要的故事,透過「平台+內容+終端+應用」商業變現模式,拼命造跨度極大的生態系,可以說是最激進擴張的公司也不為過,靠資本高槓桿同時大開跨業各路戰線,從超級電視、超級手機、超級汽車,賣酒、賣水、賣自行車,衝影視、衝雲端、衝電商、衝金融,可以說是無一不包。 樂視的基本模式就是硬體成本價甚至補貼虧本賣,來讓自己的電視、手機等終端產品綁付費會員,推廣自己核心的內容平台生態系,這模式其實從電信商零元手機開始就不是新的模式,雷軍的小米模式也是同樣的思路,只是賈躍亭的強項除了PPT簡報外,還有比小米更強的內容版權,以及更宏大的全球夢,這夢顯現在他舉債槓桿高速海外併購的野心之上。 博眼球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製造爭議,樂視的賈躍亭深諳此道,9/19號的樂視電商買會員送硬件的樂迷節,是樂視狼性行銷手段的火力展示,透過事前高管放曖昧不明的訊息,並搭配外圍消息來源放風聲,說樂視要併購亞馬遜中國,成功大搏眼球,也為樂視造節成功造勢(當然亞馬遜中國嚴正否認)。樂視官方因為銷售增長樂觀還延長12小時,最後官方宣稱全生態總銷售額超過49.7億人民幣(樂視生態高管說沒有40億要裸奔),會員總銷售額突破27.1億元,超級電視總銷量突破86.6萬台,超級手機總銷量突破117.8萬部,超級電視銷量更超去年天貓「雙十一」所有電視品牌銷量總和,並比去年9·19樂迷節超級電視總銷量多兩倍。爭議行銷簡直如虎添翼,推了樂視一把。 樂視從一家影音平台內容起家的公司,核心業務自然是影音內容,併購和投資的標的也大都圍繞在內容和終端像是樂視影業、樂視體育等,但其資本操作併購的跨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015年7億美元控股易到用車70%股權、22億人民幣入股酷派手機18%,樂視致新18.7億人民幣入股中國電視大廠TCL 20%股權成第二大股東,並宣布要與美國號稱Tesla殺手的Faraday電動車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建車,2016年1月投資7月以2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廠商Vizio,8月宣布將投資200億人民幣建超級汽車工廠拚三年量產,9月就宣布樂視超級汽車完成10.8億美元融資。樂視的跨度沒有最扯只有更扯,甚至傳出樂視生態想要進口俄國貝加爾湖的淡水來賣水到中國。 下圖是樂視控股下的佈局,只有樂視網是上市公司,因此公開資訊僅看得到樂視網的財報。 賈躍亭質押了九成股票來生資金,樂視2016半年報的重大風險提示中提到 「資產負債率較高風險 公司近幾年業務快速發展,2016年上半年受大股東無息借款給上市公司、樂視併購基金所募集資金部分到位、銀行貸款 和商業信用等的影響,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負債餘額為1,979,995.78萬元,其中,短期借款餘 額為149,300.00萬元,長期借款餘額為223,800.27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7,765.45萬元,資產負債率達79.67%(合 並報表口徑),若排除大股東無息借款的影響,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3.97%(合併報表口徑)。公司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 較高,增加了資金管理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利息費用的支出,從而帶來一定的償債風險。」大家可以看下圖資產負債率隨著資本槓桿擴張而攀高,淨利率則是在下降,當然對這種靠本夢比的成長型公司,靠持續併購猛增營收才是支撐題材的支柱。 幾乎每項主要業務都在行業排行在前三之外,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湯,第三名以後開始撿渣渣,樂視的高槓桿讓他無時不處於資金斷鍊危機,但是不停生題材出來讓投資人相信賈躍亭正在打造宏大可持續的生態圈,但也不時有人質疑賈躍亭在做的正是吹牛的龐氏騙局。 但龐氏騙局基本上是沒有將資金投入實業的說法,但事實是多的是有名的投資機構或是VC參與樂視相關企業的融資,不停投入資金是對賈躍亭的生態系化反投信任票,樂視的經營團隊成員也是關鍵,樂視事實上是猛將如雲,多的是從中國各大企業挖角來的高階主管,給予高額的股票期權激勵,當然也有一些受不了無節操行銷的高管,像是跳過去又跳過來的亞馬遜中國VP張思宏。 樂視全球化提到的重點就是北京洛杉磯矽谷,以投資額來說在美國的擴張程度甚至超越了BAT,從Glassdoor的徵才訊息來看,其實LeEco美國徵人的職缺很多,但是評價不甚佳。 但中國的樂視徵才是不同風景,平均薪資高過同行70%,評價也有74%的好評 有很多媒體將賈躍亭比做中國的Elon Musk,因為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在做大夢,也都被批過是在搞龐氏騙局,但差別是Musk是用技術與驚人執行力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賈躍亭用的是資本操作、狼性行銷、花式併購以構築全渠道的生態系商業模式,但走鋼索的資金槓桿操作能不能經得起時間與市場利率變化的考驗,將會決定樂視到底是說故事大王,還是成功全球化顛覆BAT的一代梟雄。 最後附上與樂視合作,號稱Tesla殺手的Faraday Future長得像閃電霹靂車的宣傳影片,不管你信不信這超級汽車量產得出不出來,反正我是不信了。  

Continue Reading資本槓桿、狼性行銷、花式併購,梟雄樂視的顛覆之路

HBO權力的遊戲碾壓艾美獎,串流巨頭Netflix和Amazon依舊滿載而歸

電視艾美獎落幕,HBO的知名劇集Game of Thrones權力的遊戲23像提名得到9項大獎,六季以來已經贏了38項大獎,成為創紀錄史上最多艾美獎的單一劇集大贏家。不過,不讓傳統豪強專美於前的,是崛起的串流平台原創影集,Netflix和Amazon Prime Video展現出了強勢佔據觀眾眼球的趨勢。 Netflix去年以House of Cards領銜,有五部原創影集共獲得艾美獎34項提名,最終抱得兩項大獎。今年更進一步有八部劇集入圍,總共入圍了54項,贏得了三項大獎。 擴大原創劇集製作的Amazon Studio,在今年艾美獎同樣展現出強勢表現,三部劇集入圍了16項艾美獎,也比去年入圍12項更進一步,去年講述變性人家庭故事的透明人生Transparent在第一季獲得五項大獎(基本上12項入圍也都集中在Transparent),今年Amazon Studio更有架空歷史的影集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高堡奇人》和Mozart in the Jungle《叢林中的莫札特》入圍艾美獎,不過最後抱得大獎的還是Transparent的男主角Jeffrey Tambor。 質精的原創劇集已經成為串流影音平台的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這是能夠說服用戶訂閱串流影音平台服務的最主要理由之一,也因此Netflix和Amazon都在砸大錢製作新的優良劇集,至於怎麼樣是優良,除了艾美獎入圍得獎數可以衡量外,影評網站的評價也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大家可以看到紅色的Netflix和藍色的Amazon Prime原創劇在Rotten Tomato上都有非常高分的表現。 從今年下載的數據來看,Amazon Video已經成為僅次於Netflix和Youtube的第三強,雖然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以Amazon後起之秀之姿砸錢還是看得出效果,已經開始甩開Hulu這另一個競爭對手。而Amazon的目光更不只是放在艾美獎,Jeff Bezos更豪言目標要奪下奧斯卡。對Amazon來說,Instant Video其實只是它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入Prime這個電商付費會員的手段之一,但是Amazon不做則已,一做就是必定要攪亂一池春水,未來線上串流影音平台的原創劇大戰只會越來越白熱化,對於美劇迷來說,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佳音。

Continue ReadingHBO權力的遊戲碾壓艾美獎,串流巨頭Netflix和Amazon依舊滿載而歸

韓國最近有點慘,大企業連環遭遇危機

韓國最近有點衰,北韓不停搞核子試爆,朴槿惠要引進美國薩德飛彈防禦系統,結果被中國抵制發出娛樂禁韓令,娛樂業SM、YG股價這三個月就跌超過25%,接著全球第七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承受不住虧損,申請了破產保護,造成海運大亂,股價也重挫30%。三星的旗艦機種Note電池連環爆炸,被各大國際航空禁止上機使用或充電,三星也全面召回品牌受到嚴重破壞。人禍已經不止,連沒什麼地震的南韓在9/12號都發生了朝鮮半島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 七月底八月初傳出中國官方對各大地方台的禁韓令,一時間風聲鶴唳,許多時常邀韓國明星上節目的中國電視台不是剪掉就是打馬賽克,連帶使得韓國娛樂產業鏈相關股價持續探底,像是直接受衝擊的造星工廠SM Entertainment、YG Entertainment的股價都探底。 SM股價 YG股價 娛樂產業鏈當然不會只有藝人經紀公司,韓流最大的受惠者之一就是化妝品產業,Amorepacific集團也是韓流席捲亞洲的一大受惠者,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有像是蘭芝、雪花秀、呂,這些近年來十分火紅的化妝品品牌,在中國禁韓令風風火火之際公司股價也承受了巨大的賣壓。 Amorepacific股價 接著就輪到了八月底傳出財務危機的韓進海運,受到多年中國需求放緩、航運業運力供過於求的慘澹影響,這個全球運量第七大的航運公司向韓國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也衝擊了全球貿易供應鏈,這一季就跌了40%,凜冬不是將至,而是早已到來,只是大家死撐看誰先陣亡,而量體巨大的韓進海運率先倒下,短期運價反而會提升,因為以後多數貨主都不敢給韓進運自己的貨。 韓進股價   再來就是搶在iPhone發表會前自爆的三星,這個韓國代表性公司其實隨著今年亞洲科技股表現亮眼資金湧入而持續上漲,加上旗艦新機普遍評價高,沒想到Note 7卻意外出現連環爆炸案例,嚇得三星趕緊緊急全球召回,還被全球航空公司禁止在機上使用或充電,品牌聲譽受到重創,股價也重挫回應。 已經各種人禍和政治風險還不夠,9/12日再出現天災,規模5.8的地震發生在韓國南部慶州市地區,在韓國是非常少見,震央附近也有多家科技廠和核電廠,不過所幸目前看來皆無大礙,許多工廠都已經停機後復產,只能說韓國近期的國運是禍不單行,要祈禱金三胖不再搗亂,不然政治風險會繼續拖累韓國。

Continue Reading韓國最近有點慘,大企業連環遭遇危機

國際經濟觀察FB Page後台數據大公開,誰是本版板友?

不知道為什麼很少看到網路上有人分享自己的Facebook後台數據,所以也不知道本版的表現算是如何。作為一個專門用搞笑態度分享國際硬資訊的page,我也希望公布自己後台數據給也在經營粉絲團的朋友參考,能夠教學相長,同時也做為歷史回顧,和剖析自己板友結構。 從歷史來看,本版的成長曲線基本上不是靠爆紅,而是持續穩定的上升,我本來以為關心國際新聞或硬資訊的天險大概就在8000,畢竟同類型的國際新聞粉絲團在當時都很難破萬,算是相當小眾。但久了之後才發現,本版其實跟媒體的國際新聞page不太同類,因為我不正經很多。而且關心的議題基本上是無所不包,只是主力在國際財經和國際政治以及科技。到如今成長到28000應該是因為喜歡看不正經方式傳遞硬資訊人很多。 從性別結構上來看,本版板友有嚴重的陽氣過剩現象,基本上25-34歲年齡段男性為最大宗,男女比是6:4,至於是什麼原因,我想可能是議題比較關心的是金融、科技和政治,傳統都是些陽氣過剩的領域。 而且本版其實探討的議題時常不太基礎,所以稍微有一點進入門檻,需要有一些基本國際常識和財經知識,因此年齡層比較打不進對相關議題涉獵比較少的未成年族群。通常應該吸引比較多的是對投資有興趣和關注國際時事的族群。 地區上來看,台灣自然是主力的來源,由於在網路上結識香港的Econ記者,算是關注類似議題,而且興趣也頗類似,當Econ記者開始分享本版後,也慢慢有越來越多香港朋友來關注本版,而且普遍蠻活躍的,帶來的都是優質的板友,香港的板友人數也是僅次台北高雄,美國了話應該多半是台灣留學生,因為本版算是台灣少數任性很常不翻譯也不解釋直接貼英文新聞的page,對美國留學生比較有親切感?再來就是也同屬華文圈的馬來西亞,不知道為什麼人雖少但是也有蠻多活躍的板友長期支持。至於來自中國的朋友不太知道是透過什麼管道找到的,方便了話可以分享一下。 剛提到板友活躍的程度,我們可以發現陽氣重的地方殺氣也比較重(無誤),年輕的女性板友相對很少發言或按讚,但是血氣方剛戰意四射的年輕男性以及中年男性板友很明顯比較根本版氣味相投,25歲以上engage的男性人數都超越本版的fans人數,尤其35到44歲的年齡段的非fans,很積極分享、按讚和留言。 從地區上看,就看得出香港的板友很活躍,engage的程度已經快超越高雄的朋友,很常看到香港版友留言、分享。 從板友上線時間來看,因為主要的板友大都在相同的時區內,所以大家睡覺的時間都差不多,上線人數大概在晚上睡前達到最高峰,然後在凌晨時在低谷。 下面是本版過去一個月的數據summary,一個月大概會有1500個新的likes,每個月大概可以觸及到大概76萬人,一個月收到的讚、分享、留言等等大概有21萬。 本版的貼文幾乎九成九九都來自自然流量,剩下那一小點是過去有試玩過FB推廣文章,不過因為本版也沒在靠網站賺錢,所以就不繳過路費給FB了,下面這個圖了話大家看到自然觸及最高到8萬的那一段時間很離奇,因為只是轉貼了委內瑞拉情勢危急,國內出現搶糧的英文新聞,就因為有板友轉出去之後變成本版至今未破的瘋狂轉載,至今仍不曉得發生什麼事。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Facebook對影片有天然加權,比較容易reach到更多人,不過因為本版基本上沒有在自製影片,都是轉載,也沒有下載別人的影片再自己上傳。但大家也可以看出來,觸及率和互動率是不成正比的。反倒是只寫字沒附連結和圖的平均互動人數最高。大家比較喜歡本版跟板友直接實際的討論互動?   越多人like時也就越多人unlike,這通常出現在戰意高的爭議文時,這種時刻各種立場比較極端的人,忽然發現本版不是他們立場的堅定守護者時,就心灰意冷或是憤怒的離開,這也是為什麼本版被罵的範圍橫跨了藍綠紅左右派各種政治光譜,大家都會發現到對我不滿的地方,所以也頗正常。 2016年後按讚的來源從page suggestions大幅增加,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功能在按讚後有比較明顯的推薦,或是本版人數也變多自然排到比較前面的推薦區? 以上就是本版主要的Facebook後台數據,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麼感想或批評指教,想要瞭解一般其它粉絲團的數據長什麼樣子。    

Continue Reading國際經濟觀察FB Page後台數據大公開,誰是本版板友?

騰訊登頂亞洲市值王,盤點亞太科技股豪強

騰訊超越了中國移動登頂亞洲市值王,讓我好奇亞洲的科技股目前在資本市場上的排行,科技股的定義其實在現實上比股市的分類還廣,從軟體、硬體、互聯網再到電子商務,但是為了方便,這篇就用大家廣泛普遍認為科技含量高的公司作為盤點比較,並將各國普遍都量體很大的電信公司排除,也因此排除掉了軟銀、新加坡電信等。 截至9/6號,本版整理出的亞太科技股市值前二十強,中國佔了七家最多,日本六家,韓國三家,台灣和印度都兩家 公司名,國家,市值(美金) 騰訊,中國,256B 阿里巴巴,中國,252B 三星,韓國,228B TSMC,台灣,144B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印度,74B 百度,中國,65B 鴻海,台灣,43B Sony,日本,41B Canon,日本,39B 京東,中國,38B Infosys,印度,35B 網易,中國,29B Panasonic,日本,25B Naver,韓國,25B SK海力士,韓國,25B 杭州海康威視,中國,23B Yahoo Japan,日本,23B 攜程,中國,21B 富士軟片,日本,19B 樂天,日本,18B 以中國來看,市值最大的不意外就是雙強巨人騰訊和阿里巴巴,中國的社交與遊戲王和中國的電商霸主,而且在前二十名的清一色幾乎全部都是互聯網業,海康威視比較少人認識,但是他們主要是做安控監視器的(蠻符合國情),可以看出雖然中國是製造大國,但是市場很明顯的青睞在符合中國龐大內需市場增長需求的互聯網公司。若再將中國的科技股市值排行排下去,緊跟在後的是瑞聲科技、新浪微博和唯品會,也只有瑞聲科技是做電子零組件。 電子製造業主要在台灣,軟體和互聯網產業弱已經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台灣產業問題,TSMC作為晶圓代工龍頭,基本上是台灣電子業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公司沒有之一,鴻海則是全球性的代工王,在中國養了百萬製造業大軍。台灣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就是,沒有任何一家足夠強大的軟體或互聯網公司,是能夠輻射影響力到亞洲甚至全球的。 如果你看韓國,會發現除了電子製造業巨人三星外還有DRAM大廠SK海力士外,還是有Naver這樣的互聯網業巨頭,Naver的影響力是輻射亞洲的,除了是韓國本土最大的搜尋引擎,Line通訊軟體和Hangame全球最大的網路遊戲社群也都是他的關聯企業。 至於日本,作為老牌的亞洲龍頭,從市值可以看出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科技業的影響力也不只在製造業,而是很多電子終端產品的品牌,像是Sony、Canon、Panasonic,就連大家以為已經掛掉的Fujifilm,仍然挾其專利優勢持續在科技研發深耕,市值仍然非常巨大,甚至超過了大家也都認識的電商樂天。…

Continue Reading騰訊登頂亞洲市值王,盤點亞太科技股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