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Blog

2019 新興市場誰主浮沈,答案可能是你想不到的國家

中美貿易戰加上美國聯準會不斷的升息,新興市場在2018年大幅承壓,中國更是跌的最慘,很多機構都已經說新興市場在大幅回調之後已經相對誘人。 過去兩年美國一直升息,匯率可以反應一個國家經濟實力,新興市場一般來說會受到美國升息的影響,資金大幅回流引發貨幣危機,不過這次真的不一樣,至少對某些國家特別如此。 source: tradingeconomics.com 如果把過去兩年亞洲一些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匯率攤開來看,你會發現由於半導體產業蓬勃,台韓經濟相對穩定,對美元的匯率相對是很硬的,仍在升值的範圍。而一些新興國家像印尼、菲律賓、越南、印度都明顯受到了升息的衝擊匯率大幅下挫。 Source:Yahoo Finance 不過如果你有注意到,有一個新興國家經濟強勁到匯率屌打台韓,那就是泰國,這個97亞洲金融風暴的中心之一,如今已經變成區域的定心丸,這兩年對美金已經升了超過10%,資金的流向無畏美國升息,基本上是十分看好這個國家的經濟前景,泰國央行也在2018十二月時宣布七年來首次的升息,泰銖兌台幣如今已經非常接近1:1。 中美貿易戰雖然讓現行全球的貿易體系受創增加對經濟的疑慮,但從中國轉單東南亞成為一大趨勢,讓泰國也能從中分杯羹。大批的FDI流入泰國的金融、製造業和房產領域,拉升了對泰國貨幣的需求。尤其泰國強大的旅遊業已經讓泰國觀光收入連續三年爬升到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西班牙。 泰國出口結構 Source: OEC 若看過去一年股市的表現,泰國抗跌程度也是名列前茅。(THD是泰國ETF,ASEA是東南亞ETF) Source: Finviz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其實自從2014年帕拉育帶領的軍事政變至今,軍人政府已經執政四年,如今2019將遇到的關鍵轉變期就是2月泰國大選。目前民調上,偏向草根群眾的塔克辛和盈拉的為泰黨、親王室和商界的民主黨還有親軍方的公民力量黨基本上三分天下,未來的局勢會如何變化還很難說。 Source: Wikipedia 過去幾年泰國的經濟成長在新興市場有目共睹,錢的走向已經說明了一切,2018年新興市場能夠持續抵禦外部風暴的國家就是泰國,2019就看泰國政局在大選後是否還能穩定,畢竟在2014軍事政變前,泰國一度GDP成長大幅下滑到負成長,政治若能穩定,以泰國的經濟體質前景不會看壞。

國際經濟觀察

從就業數據歷史看,美國經濟現在到底有多好?

就業數據是經濟走向重要的指標,對於央行利率的決議也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也是最常拿出來評斷政府做得好不好的依據,川普政府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其中一項主要政策就是讓更多人有工作,雖然就業水平在歐巴馬後期已經持續向好,但川普接手以來美國經濟在基期已高的情形下仍然大好,GDP增速高加上失業率維持在歷史低位,究竟有多好,以下的數據告訴你。 U6失業率 美國官方失業率已經降到了20年的低點3.9%,與科技泡沫破裂前也是大約3.9%的水準,幾乎已經充分就業很難再往下,不過若是看更廣義的U6失業率,則美國當前還有1%的下降空間才會到科技泡沫的榮景水準。(U6失業率包含因經濟原因找不到全職而做兼職工作的人)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初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則降到了將近五十年的新低,就業的情形十分暢旺甚至缺工。 JOLTS 再看另一個關鍵的就業指標JOLTS(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企業職業空缺,這個指標從兩千年才開始統計,所以只能看出現在是2000年以來最高的紀錄。代表的是企業仍然有很多缺,員工對未來能找到工作感到樂觀,所以很多員工也很敢轉職。 非農就業人口 新增的非農就業人數也是八年未曾負成長過,幾乎都是保持在歷史均值12.4萬之上,同時也很常出現20萬以上的健康發展。 和美國90年代經濟榮景差異最大的地方,就是薪水的年增率,基本上在兩千年科技泡沫爆裂之前,美國有非常長的連續漲薪時期,那是美好的九零年代,全世界像是台灣這樣的新興工業國也因美國人消費力增出口受惠。金融海嘯後,薪水就沒有像90年代那樣瘋狂連漲,而是有高有低。 勞工時薪年增率 這也是一個新的現象,即便失業率已經低到接近充分就業的程度,企業就算缺工也沒有很高的調薪幅度,除了幾期的關係,可能也與外包經濟越來越盛行,以及無處不在的自動化有關。 就業數據一般來說是經濟的落後指標,因為企業遇到景氣變差時會先收緊職缺,降薪再來才是裁員,這要經濟逐步惡化才會出現這種情形,如今美國的就業態勢除了薪水漲幅不如預期以外,基本上仍就處在就業大好的狀態下,要看到經濟的反轉就業必然會惡化,至少現在仍看不到苗頭。

國際經濟觀察

從PChome的UI就能看出遲滯不前的競爭力,不淘汰你要淘汰誰

PChome受到蝦皮來勢洶洶搶市占的衝擊,網家的董事們詹宏志和何飛鵬都起身來連聲呼籲要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不能落入外資手裡。但是長期不知長進的本土廠商,值得舉著本土大旗保護嗎? 蝦皮並非小蝦米,母公司SEA集團(前身Garena)是網路遊戲為主業起家的東南亞最大網路公司,背後更是有騰訊富爸爸的入股,這場仗是一場「大東南亞」的戰爭,蝦皮面對的不只是台灣的PChome,還有東南亞第一大電商Lazada(背後則有阿里富爸爸撐腰),所以僅用台灣的視角來看是不夠全面的,這場融資燒錢戰真正涉入的大頭是騰訊、阿里還有亞馬遜在東南亞重點市場開代理戰爭的縮影,只是真正有主攻台灣的只有蝦皮。 台灣電商平台龍頭偏安一隅多年,終於遭遇了真正的國際化的競爭。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蝦皮2015年進入台灣市場,但是PChome的UI、UX絕對被嫌超過兩年以上,Mobile端的悲劇由來已久,網頁版又醜功能又差,用十年前的網站在打現在的戰爭,我都懷疑到底有沒有做使用者的調研和分析?如果有的話為什麼不改?如果沒有的話那基本就是失職落後,本來就該被淘汰。 因為消費者會喜歡更好用的東西,否則裕隆也不會受到國家保護這麼久還是不如外國品牌,尤其是網路沒有國界,多少人早就用滑鼠行動,直接點開淘寶天貓或是日本亞馬遜下單了,如果PChome有跟上時代給顧客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服務與使用者友善的介面、實惠的價格,加上現在最大大支撐PChome優勢的快速到貨,想要註冊用其他的平台誘因根本就大幅降低。 (網家受到外部競爭的衝擊,股價已經腰斬再腰斬) 蝦皮燒錢補貼運費以及抽成是打響這場大戰的關鍵,但是真正的核心其實是PChome老大心態,一覺醒來才驚覺世界已經改變了,而自己的網站體驗還停留在十年之前。不信你可以自己測試PChome的網站。電商成功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品項多、容易找到想要的商品、以及便宜實惠的價格再加上快速運費低廉的物流。 很多人說,PChome在這場仗落於下風的原因UI佔很小一部分,但本版卻覺得從UI這麼明顯的缺陷遲遲不改進,就看得出PChome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忽視使用者經驗的問題,連這麼明顯的問題都可以忽視,更別說在行銷端、2B與2C的客戶端關係維持,要說PChome有在持續改進這些事,消費者才不會隨便就變心去另一個平台購物。 這是像Amazon這樣的電子商務持續打趴Ebay的原因,讓客戶產生黏性後就不願去別的平台下單,除非真的價格差異太大才有誘因去另一個平台購物。PChome若只輸在價格就算了,偏偏除了物流速度其他幾乎全輸,被打到趴下真的剛好而已。 我們隨便舉例就能看到很多無視使用者經驗的例子,本版隨便搜尋「平板」這個字,竟然能在前六個結果清一色看見沒有貨的商品,PChome後台在搜尋結果去掉沒庫存的商品難度有多高?左欄的分類filter基本上也是反人類的設計,什麼?你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設計?   我們就拿個天貓(對比PChome)和蝦皮(對比露天拍賣)來比較看看,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設計的差距。電商講究的是轉換率,進去看到商品的人有多少人會下單,如果光是找到商品的難度就已經比別人高,更別說商品價格還比別人高,你就只剩下物流速度可以比拼。但問題就是UI這樣的東西根本就是可以大幅改進,也不需要要像運費補貼那樣大燒錢,就能夠大幅提升使用者經驗的投資。 同樣在天貓Tmall首頁搜尋平板,你可以看到天貓有在思考使用者的需求在想什麼。搜尋平板的人下決定的關鍵就是品牌和規格以及價格,filter的設計就是將使用者最常會使用的filter像是品牌、螢幕尺寸和容量大小給使用者篩選,若想要更細的就再點更多。 PChome的網站則明顯就是像倒垃圾,把所有沒整理沒順過邏輯的東西一次塞給你,你如果有點開過PChome左邊的filter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大家可以自己去試一試什麼叫做反人類的設計。要知道消費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PChome上的購物體驗就是除非你很精確地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東西可以用完整關鍵字搜尋,否則PChome的網站是很難逛的,尤其你可以看到一堆沒庫存的商品出現在網頁上,增加消費者過濾的時間成本,這對電子商務網站的轉換率是有顯著影響的。 電商網站的優化是一件持續的工作,但是你若看PChome的網頁版,還不說手機版的悲劇了,這些年來有哪些與時俱進的變化?「放著爛」三個字就是PChome現在面臨存亡危機的根本,燒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PChome有地主優勢理論上應該能夠更接地氣、更靈活地面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燒得有效還能夠擴大基礎,偏偏PChome沒有,而是呈現政府網頁般的官僚和無力,不淘汰你還要淘汰誰。 接著看到C2C的蝦皮,基本上搜尋平板時前幾個結果並非平板電腦本體,而是賣得好的平板週邊商品,但是網頁上方馬上就有明確的分類filter讓消費者能夠快速點選真正需要的商品,真要細究分類左邊點開也有更進一步的分類資訊,PChome和蝦皮的差距就在這些細節裡,雖然不太大卻能夠影響到消費轉換的順暢度。但朋友啊,那是你還沒看過真正該對標的露天拍賣。 說實話我已經十年沒碰露天了,除了醜、難用以外沒什麼好說的,不過隨意評測一下就發現他還是始終如一的悲劇。你在露天搜尋「平板」就會得到下面這個畫面,filter在非常不明顯的左邊下方,第一個竟然是母嬰商品分類,第二是女裝,真正是平板的分類在截圖沒截到的地方,你他X的是在跟我開玩笑嗎? 好吧,講到這裡已經快吐血了,有點寫不下去,其實你觀察電商網站的優化有很多的點是值得去優化,像是好的商品評價機制(雖然很多是刷出來的,但是你幫消費者省下了自己去Google找基礎評價做參考的時間,提高商品的可信度就能夠增加轉換率),又或者商品圖片的呈現,現在主流的B2C電商平台基本上都是乾淨的產品照(少數會有一行大標講商品特性或品牌),說明放在商品title或是點入的產品說明,沒有像PChome這樣整個版面亂糟糟產品照規格不一致影響用戶體驗的。 再更深一層,則是主流的B2C電商平台能夠做到個性化的推薦,例如說我已經是PChome會員登入了,你有我過去的購買記錄和我的瀏覽紀錄,理論上你應該能夠在我進首頁時,就能推薦我更多我會有興趣的商品種類,你有沒有更瞭解客戶的需求從此處就能高下立判。 亞馬遜基本上能夠領先群雄,就是做到了個性化的服務,靠的是不斷測試、優化用戶的體驗,讓消費者能夠有更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或服務給他們購買或使用,讓用戶產生黏性,進而付費成為會員來享受更多元豐富的亞馬遜周邊。當然量體和規模以及商業模式PChome都無法跟亞馬遜比擬,但是你手上空有一堆消費者的數據卻擺爛不用,還是十年如一日用這種菜市場式的網站來敷衍消費者,好意思說自己在持續優化嗎,這些都還只是網頁網站,都還沒講到移動端的app。 精細化運營,透過大數據優化使用者體驗,這是有豐富消費者數據的台灣電商龍頭早該做的事,但是PChome有這樣做嗎?你的市場小、規模小,理論上應該是要更能夠靈活變化,更能夠快速反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小小的就很官僚,放著它爛,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很多媒體都已經有報導過不管是2B客戶關係,或是外部合作夥伴,都體會到過PChome的反應速度和行政流程遠不及他物流到貨的快速。…

國際經濟觀察

Shopify,默默在瘋狂成長的電商隱形冠軍

說到電子商務領域的網路公司,你一定有聽過Amazon和Ebay,但你有聽過Shopify嗎?這一家公司上市至今每季不斷虧錢,每年每季都越虧越大,但今年以來股價卻已經漲了124%,沒錯,這又是一家以Amazon投資擴張模式為模仿對象的電商隱形冠軍企業,他是許多中小型商家的電商網站後台的引擎,幫助他們一站式解決電子商務網站所需的包含金流、物流、行銷、客戶關係管理等一切服務,可能你逛的某些獨立品牌電商網站背後就是Shopify的平台。 Shopify,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建站平台服務商之一,範圍遍及175國有50萬個商家使用他們的自建電商網站服務,這個數字在2015年底只有24.3萬,僅一年半就翻倍成長。2016年就有超過1億消費者在Shopify支援的網站消費,像是Tesla和Red Bull、洛杉磯湖人隊這樣的大牌子也都是Shopify的客戶,而且他與Ebay、Amazon和Facebook甚至是Uber等公司都有合作。   Source:Shopify 從商家分佈圖上來看就知道,Shopify主攻的是歐美的市場,2016年加入Shopify行列的商家就成長55%,到今年七月就已經突破了50萬,年成長以驚人速度在擴張。下面的圖則是在Shopify的網站上購物的消費者以及GMV也是呈現倍數成長,一年翻一倍。GMV到了今年的Q2已經來到58億美金,比去年同期成長74%。 Source:Shopify   Source: Shopify Shopify是一家加拿大渥太華的網路電商解決方案公司,提供給中小企業能夠有基於雲端多渠道銷售的電商平台,幫助商家能非常快速簡易的設立電商網站、串連包含網路和移動裝置以及社群網站的銷售,讓他們能夠一站式管理商品庫存、訂單流程以及支付、物流和客戶關係與數據分析。 Shopify公司的商業模式來自訂閱與銷售抽成,主要營收來源包含訂閱解決方案(Subscription Solution)和商家解決方案(Merchant Solution)。 Source: Shopify 訂閱解決方案包含使用Shopify平台建站所需的月費、年費,還有Shopify為商家設計的各種網站套版主題Theme,以及最大的賣點就是各種豐富的官方以及第三方APP(目前已經超過1800種App,700萬次下載安裝),能夠為商家增添各種銷售流程或行銷相關的功能。Shopify的強大之處就在於他能一站式讓你串接多個平台,像是下方的Shopify App Sotre就可以看出,他與Google、Amazon、Facebook、Ebay等主流渠道都有合作能夠直接對接你想進行銷售的平台。 Source:Shopify…

國際經濟觀察

共享單車全球大戰開打,摩拜與ofo對自行車產業的衝擊

共享單車大戰在中國正掀起巨浪,ofo與摩拜兩強相爭的場面已經開始從中國延伸到海外,不斷高速堆疊的融資燒錢補貼大戰,背後是阿里與騰訊之間的支付生態系戰鬥,兩邊都希望能透過高頻剛需的城市出行單車,來拓展自己的支付業務,同時真正實現將第三方支付業務拓展到海外。對台灣來說,除了新加坡共享單車廠商oBike也搶進台北,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外,對於台灣主要的自行車產業鍊來說,共享單車橫空出世讓自行車業憂喜並存。 首先,雖然以「共享」之名行遍天下,但共享單車的本質其實是單車租賃,並不是分享和活用平常沒在使用時的閒置資產,而是造出很多閒置的單車做租賃業務,所謂的共享單車其實行之有年,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在多個國家包括台灣Youbike都已經施行多年,只是這股無樁智能自行車租賃風潮,在中國的摩拜和ofo燃起的資本投放大戰下快速崛起。 這場戰鬥從2016年底開始升溫,除了小黃車ofo和橙車摩拜外,各種七彩顏色的共享單車廠商瘋狂投入,大家都想要急速增加單車投放量來獲取市佔,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在2017年天氣轉熱後大幅加速洗牌,隨著資本一輪一輪大舉投入,行銷戰加上紅海折扣戰都擠壓著較小共享單車廠商的生存空間。 畢竟共享單車要贏的關鍵,靠的就是越廣的投放量用戶越容易找得到車騎,還有越便宜的資費或押金,用戶就更有誘因去騎那家廠商,當然車子的品質與好騎程度也是關鍵,但這些都是要靠資本給堆出來的競爭力。 Source: DCCI 摩拜8輪融資募集超過9.28億美金的資金,投資者包含了騰訊、鴻海、淡馬錫、創新工場等 Source: Crunchbase 由於營運的模式和ofo明顯的不同,摩拜更重視智能技術與自主製造,而非純粹衝量的重資產營運模式,速度上雖沒有ofo快但是真正搜集了大量的用戶數據,摩拜近期還接入了中國最大的百度與高德地圖,發揮其定位功能的優勢讓用戶能從更多場景入口直接使用單車。如同摩拜官網上所說 “摩拜單車的每一輛車都配備了獨家自主研發的智能鎖,支持“GPS+北斗+格洛納斯”三模定位,定位速度更快、精度達到行業最高的亞米級;通過內置的物聯網芯片, 350 萬輛7 × 24 小時在線的摩拜單車構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式物聯網系統,每天產生超過1TB (1TB = 1,024 GB)…

國際經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