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Blog

Shopify:下一個亞馬遜?加速成長的超級電商引擎

在2017年時,本版寫過一篇文章《Shopify,默默在瘋狂成長的電商隱形冠軍》,當時Shopify股價還在90塊(現在是925塊,剛好十倍),當時寫的時候股價已經一年內從40漲到100附近漲了一倍多。也沒能想到他會在三年內一路噴到超過一千塊,市值衝上一千多億。主要也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歐美國家的實體店面面臨大封鎖的危機,尤其是許多中小型的商家,需要快速有效地轉入線上的解決方案,Shopify的無腦線上開店整合平台就成為了首選,Shopify還放寬了Freemium試用期從30天到90天,來幫助商家度過疫情轉型期。Shopify公布的第三季財報Shopify平台總銷量GMV跟去年同期比成長了109%來到了309億,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96%。使用Shopify Pay的GPV總付款量成長到140億美金,佔GMV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42%成長到45%。更多商家使用Shopify的付款金流服務。Shopify公司的商業模式來自訂閱與銷售抽成,主要營收來源包含訂閱解決方案(Subscription Solution)和商家解決方案(Merchant Solution)。訂閱解決方案包含使用Shopify平台建站所需的月費、年費,還有Shopify為商家設計的各種網站套版主題Theme,以及最大的賣點就是各種豐富的官方以及第三方APP,能夠為商家增添各種銷售流程或行銷相關的功能。商家解決方案則包含使用Shopify Payments的商家銷售商品的平台抽成、Shopify物流以及其他交易服務。還有包含銷售實體通路的Shopify POS機硬體。商家解決方案是廠商賣越多抽越多,所以增長會比訂閱來得快跟大,從比例上也看得出Merchant Solution的佔比越來越大。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 (MRR) 就是每月訂閱的營收則成長了46%,3-5月時Shopify提供90天的商家免費試用度過疫情難關,到第三季時就有許多人轉化成付費的訂閱用戶,加上原本的14天免費試用,一次灌進第三季的營收裡,所以在Q3才會一次出現大幅增長。營收較大的Shopify Plus (每月超過$2000美金)佔MMR比重在25%,比去年同期25%降了2%,主要原因就是剛提到大量商戶灌入一般營收低的小商家比例顯著增加。Source: Market PulseShopify在研發和銷售行銷持續投資,但因為營收放大速度比花費快,燒錢的比例降低,是一個健康的成長。Shopify常會被拿來對標亞馬遜,雖然說兩者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亞馬遜是圍繞電商賣貨的平台生態系,Shopify則比較像是商家獨立建站的電商引擎(或是軍火庫),高度整合各項商家在網路自建站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金流、物流、行銷、營運管理等),建立起Shopify的App生態系,再從商家賣貨的比例抽成。Shopify的願景是,降低商家網路開店的門檻,解決消費者和商家、與消費者的痛點。但是對於成長與投資的思路和做法,Shopify和Amazon是很像的。他們把賺來的錢都拿來投資未來,來擴大自己的護城河。像是Shopify也投資了自動化的倉儲系統 6 River Systems,以及持續在建設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SFN)這個類似Fulfillment…

國際經濟觀察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10天,那些變局與不變的事

美國總統選舉進入最後階段,目前賭盤看好拜登的程度和四年前看好希拉蕊差不多高。但其實如果我們看美國歷次總統大選的章魚哥Ohio,你會發現到選情其實是非常激烈,基本上都在民調的誤差範圍內,由於川普隱性選民較多,Ohio確實被川普拿下可能性不小。(美國總統選舉賭盤獲勝機率)註:章魚哥指的是過去只要贏得Ohio州的候選人幾乎全部都有拿下總統大選。雖然他不是選舉人票最多的州,但是由於人口與城鎮鄉村的組成,很能反應搖擺州民心的向背,算是很重要的風向球。2016年的同一個時期,Ohio也在十月時希拉蕊被川普給黃金交叉,最後民調差距是川普贏了3.5%,實際投票下去結果川普贏8.1%。那這次會不會重演大逆轉呢?我們其實把搖擺州的民調一次攤開,可以更清楚的解析川普這次的勝算。當年希拉蕊的確在民調上幾乎都大勝川普,最後票開出來,川普因為隱性選民出來投票,在一些關鍵州都能取得微幅的勝利。(美國全國及搖擺州民調)但差別是當年選民對希拉蕊的好惡十分分明,而川普本身有挑戰者沒包袱的優點,讓人寧可賭一把給川普機會,看看川普能否帶來新氣象。如今川普已執政四年,基本盤喜歡的人照樣喜歡沒什麼變化,但是中間選民就會更多一層考慮了,因為川普的新氣象已不是未知數,同樣是對川普的好惡越發分明。但支持川普的確實仍然是比較民調相對測不到的一群,也因此如果我們非常寬鬆主觀武斷地預測,將目前的民調全部給川普+5%。我們基本上就會得到下面這張圖。(這也是本版的主觀預估,大家參考即可)(這個網站你可以自已做選情預估)川普拿下重要的佛州、威州、Ohio和北卡、喬治亞、亞利桑那,但是輸掉密西根和賓州。其中真關鍵中的關鍵,就在賓州的這20張選舉人票,若川普拿下,一進一退就會變成265對273,改變戰局川普得勝。這也是為什麼其實跟賭盤非常大差距不一樣,我覺得從Ohio可以看出,美國總統選舉仍然是非常五五波的戰局,但川普要拿下依舊難度很高。尤其對拜登的好惡沒有像希拉蕊那麼分明,中間選民這次不見得會再給川普支持,從一些中間派的建制共和黨人像是前Ohio州長John Kasich也跳出來支持拜登,這在對決希拉蕊時是沒有發生的。而從川普的Aprroval rating來看川普的基本盤是維持不變的沒有進一步擴大。這次決勝負的是中間選民意向是否變化,而不是四年前被川普催出來的沈默者。最糟的狀況,市場早有預期?川普若在關鍵州以微幅差距敗陣,肯定會驗票打官司,不熟悉會發生什麼事的,可以參考2000年高爾對決小布希 最後的佛州驗票打到最高法院的官司。這也是為什麼加速補提大法官人選對川普來說這麼重要,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會面臨到類似的狀況,而且選票爭議可能會在多個關鍵州出現。主要的原因很多媒體也提到了,因為疫情的關係,創紀錄地大量選民改為郵寄投票,郵寄投票的大宗又是比較聽從 social distancing 的民主黨支持者,而川普陣營目前已經大量的在傳播郵寄投票可能的弊端,如果一輸一定會拿出來爭訟。反過來講,對拜登陣營也是,若是遇到了非常微幅的敗陣,民主黨必然也是希望要把川普拉下馬來,也可能會要求驗票。換句話說不少媒體都已經預料,這回美國總統選舉可能會很罕見地在當天開不出結果。因為美國有些關鍵州包含賓州、北卡、密西根都接受郵寄投票的期限到11月中(只要選票的郵戳是11月3日),寄到之後還要時間來開票驗票,最慢可能到十一月中甚至月底才會有結果。延伸閱讀:解析》疫情影響郵寄投票開票速度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夜沒結果怎麼辦?市場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性,而另一個不確定性,就是同時會有美國參眾兩院的國會議員改選,目前眾議院已經由民主黨把持,而參院是由共和黨以53對45多數佔領。這回的參院選舉預料共和黨會失去至少兩席,讓參院國會更加膠著。甚至可能出現所謂的 Blue Wave,民主黨總統參眾兩院全拿。Blue Wave 藍潮劇本如果出現「藍潮」的劇本,民主黨拿下行政和立法權,對於推動法案和行政措施通過有很大幫助,市場會預期未來更大包的財政刺激法案推出,投資在運輸和電信基礎建設、教育、社會安全網和醫療。以及美國會加大力度投資所謂的綠色新政(即便拜登不完全支持,但更激進的降碳排舉措方向不會變),並更大程度限縮傳統能源業的發展。更大的財政刺激會對市場推升通膨預期,進而加快聯準會升息腳步。同時民主黨對於拆分與管制科技巨頭會更加積極,同時將 Corporate tax rate 從21%提高回到28%,並設立15%的最低稅負。對於收入在40萬美金以上的工資加徵12.4%,同時提高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稅率從23.8%提高到39.6%。這些增稅的計畫如果在藍潮之下,都會有更高的機率通過。這會對資本市場公司的估值有最直接的衝擊。延伸閱讀:How Joe Biden’s Tax Plan Could…

國際經濟觀察

無懼Nikola造假,氫燃料電池熱潮再現,這次不一樣?

隨著氫燃料動力卡車Nikola被爆出造假,股價隨之崩跌後,又讓人再一次懷疑燃料電池的商業可行性。不過沒有停的是氫能相關類股仍持續走高。氫燃料電池並非是新的熱潮,在197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都曾經有過氫熱潮,但每次都因為成本高(之前都是高於化石燃料、現在是也高於鋰電池)最後high一波就結束。然而無論Nikola造假與否,各國從政府到企業對氫能的投資真金白銀正在撒下,相關政策也持續推動。歐洲的法規迫使卡車廠要在2030年大幅減少碳排放,日韓中國歐洲的汽車卡車巨頭們都已經動起來。Source: IEA為什麼要使用氫燃料動力,如果大家有學過歷史應該聽過興登堡空難,一顆巨大的氫氣飛船在眾目睽睽下發生大爆炸,從此以後世人對氫能作為載人運輸工具感到恐懼。但是氫燃料電池車的優點零碳排放,零污染只排出水,是全球減排趨勢下取代化石燃料的一大武器。跟鋰電池比起來,加氫速度比充電速度快不會有里程焦慮,同時因為能量密度高較輕,更適合大重量的長程重型卡車運輸。燃料電池主要的缺點則是老問題:成本高催化劑需要用到貴金屬鉑,加氫站嚴重不足,電池循環衰減性能差,製氫來源的污染,跟內燃機比的能效高出2-3倍但跟BEV電池車比則還有能效轉換的問題。事實上,目前超過九成的氫能是來自化石燃料和化工製氫,只有再用風電、太陽能和水力發電來電解水製氫才是真正的零碳排能源,但缺點是消耗的電量大。儲存和運送氫氣則是另一個成本的來源,目前需要用高壓壓縮氣態方式儲存,對安全性和技術的要求高。加氫站在美國建設一座成本要高達200萬美金,沒有政府補助幾乎不可能盈利。Source:華西證券氫能源普及化的關鍵,在於成本降低到不同產業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帶時,才會同時出現更大規模的普及優勢。(國際氫能理事會:Path to Hydrogen Competitiveness)氫燃料火車在長距離和低頻的火車上,與柴油動力火車相比更有價格競爭力,這個研究分別在客車、貨車、火車、飛機、船、家用的熱能暖氣對比成本,當氫燃料電池壓低至一定階段時就會具有價格的競爭力。氫燃料用在長程重型卡車的競爭力最強,到2030年跟ICE內燃機比起來也能夠有價格競爭力。跟BEV電池比,因為重型卡車需要更大更重的電池,跟比較輕的氫燃料電池對比對於長程運輸相對不利,加上需要更長時間的充電,經濟效益上未來氫燃料電池會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市場會如此看好沒營收的Nikola未來。但事實上各個國家的卡車巨頭都已經在切入燃料電池重型卡車的市場。能量轉換效率問題ICE是內燃機汽車,BEV是電池電動車,FCEV是燃料電池車,如果從能量產生到流失的,最終轉換輸出到汽車動力的利用效率。氫氣的能源效率需要經過電解、壓縮運輸、再到燃料電池轉換輸出動力,雖然優於汽油內燃機的25%,但其中的能量耗損其實是高過BEV。跟BEV比起來,FCV真正的優勢還是在長距離高重量的商用運輸。製氫需要耗費大量能量,換句話說能源轉換的效率會是個問題。不同的生產方法會決定氫氣成本的競爭力,也端視當地的電力與天然氣能源價格。Source: WSJ,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目前幾乎所有的氫燃料來源都是化石燃料而來。主要是煉油廠和製氨廠的工業副產品。不過未來會用到更多的天然氣與綠色能源製造的氫。氫能領域的重要國家與公司加拿大 Ballard Power Systems (BLDP)1979年就成立的加拿大Ballard Power Systems是談到氫能繞不開的巨頭,公認的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全球領導者(PEM是目前商業化程度最高的燃料電池)。Source:Ballard1983年就開始開發燃料電池,全球主要車廠的燃料電池技術大都源自Ballard,目前跟世界上主要在能源轉型的廠商都在合作開發應用在不同地方的燃料電池,包含德國西門子的公共運輸、美國的重卡大廠Kenworth,UPS的送貨車,英國的氫燃料動力火車等。中國濰柴動力是Ballard最大股東,佔有17.68%的股權,也在中國有合資公司,目前中國也是最大的市場。第二大股東佔比3.87%是中國的中山大洋電機。今年以來BLDP已經漲了123%。但要注意的是,Ballard的營收其實還沒有看到穩定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虧損還在擴大。BLDP的營收表現BLDP的Operating Income日本氫能日本在福島事件後,能源自給率從19%降到6%,氫燃料產業又再一次被關注提上議程。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曾制定路線圖,在2001年提出目標在2020年達到500萬台燃料電池車。但很明顯是嚴重落後,2014年Toyota Mirai開始生產銷售後,到2019年只生產了一萬多輛Mirai。雖然Toyota和Honda的性能指標領先,且日本已有超過一百個加氫站,政府還補貼1/4車輛售價,但銷售依然慘淡。Toyota就開始將燃料電池功能應用到商用車和船上。但日本自2005年就開始推廣部署家用的氫燃料電池Ene-Farm,目前已經有29萬個裝置。日本Toyota和重車龍頭Hino日野合作開發燃料電池重型卡車。Toyota 也要在今年底發布新一代的Mirai,不過以目前加氫站建設的速度,相信Mirai依舊是非常實驗性質的小規模產品。雖然大家都知道氫燃料電池的轎車相對Tesla這樣的BEV電池車不夠有競爭力,但Toyota為了推廣燃料電池車依舊沒有放棄。韓國氫能韓國也是由現代主導,韓國政府對氫能的補助更狂,日本對燃料電池車售價補助四分之一,韓國則補助60%,加氫站補貼50%。2019年韓國燃料電池車全球銷售4987輛還超越日本成世界第一。現代在商用燃料電池車上目標將從2019年銷售35台提升到2022年的2000台,2021年公部門將垃圾車與打掃車換成氫能源車。今年7月現代的首個量產燃料電池重型卡車XCIENT Fuel…

國際經濟觀察

非洲市場成長故事怎麼說?從電商 Jumia 到網路風投 Naspers

當你看到今年以來新興市場的電子商務龍頭,像是東南亞電商龍頭之一的蝦皮母公司Sea暴漲327%,拉丁美洲的電商龍頭Mecadolibre漲109%,你可能會以為,號稱是「非洲阿里巴巴」的Jumia也會一騎絕塵。No!Jumia的股價沒有像是前面講到的電商不斷創新高,而是2019年IPO後市值縮水了59%,今年的表現「只」漲了53%。為什麼非洲這個人口龐大長期成長看好的市場,會出現這樣的表現?IPO後反而一路向南,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Jumia連續交出了難看財報,甚至還被做空機構Citron盯上認為他們造假。就連Jumia的第一大股東MTN Group(南非最大電信商)持股從29%降到18%,第二大股東歐洲知名的網路公司孵化器Rocket Internet也將自己的持股20.6%降到現在的9%。這是2019年5月時,Citron發布的Jumia做空報告 ,裡面提到了Jumia在IPO招股書誇大了他們的MAU月活數據以及商家數,並將退貨率41%這件事在IPO招股書中刪除,Jumia也在幾個月後承認數據誇大的行為,並遭到了股東對於詐欺指控的集體訴訟。在第二季財報時揭露出Jumia會支付500萬美金的和解金,但公司不承擔任何不當行為的責任。(8月時寫的Jumia文章)這一場做空戰役Citron算是很成功,但是就在上週峰迴路轉,Citron自己說他們在做空電商這件事上學到了教訓,風險和報酬比率太差,全球電商市場由於COVID19已經完全改變了,他們對繼續做空Jumia興趣缺缺。事實上Citron認錯的然後180度轉變態度的例子已經太多,Tesla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上回提到的Peloton他們也是看錯的很嚴重。回到Jumia,他的第二季營收同比增長38%至2360萬歐元,訂單同比只增長8%,但GMV同比下降13%至2.28億歐元。主要由於COVID-19的疫情關係,打擊了非洲電商的供應和物流。電商業務增長乏力之下,Jumia將成長故事重點轉為電子支付服務Jumia Pay,交易額在第二季成長了一倍來到5360萬歐元,因為GMV實在是蠻難看,其他新興市場東南亞和拉美都因為疫情關係訂單量大幅增長,而非洲Jumia卻不升反降,也讓市場懷疑起了Jumia能否實現他的非洲成長夢。Jumia上市之時,賣的是一個大非洲市場的夢。但就如同東南亞市場其實包含語種文化政治體制都有很大的差異,事實上東南亞每個大市場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個別市場的競爭格局都不相同。尤其非洲的基礎建設比東南亞很多市場還落後得多,很多地區連門牌都沒有,大幅提升了物流的難度和成本,讓Jumia虧損連連。Jumia因為燒錢燒得太兇,在2019年也關閉了非洲中部3個市場剛果、喀麥隆、坦尚尼亞,將主力放在市場較大且成長較快未來更明確的奈及利亞(兩億人口非洲最大)和一億人口的埃及。(Source: Jumia招股書)在非洲,Jumia甚至不是電商類別的絕對領先者,在奈及利亞主戰場Jumia有另一個競爭對手Jiji,在埃及,使用最多的Shopping App則是南非最大集團Naspers旗下的OLX,以及阿拉伯世界最大電商Souq(已被Amazon收購)(奈及利亞 Android Shopping App排行 Source: Similarweb)(埃及 Android Shopping App排行 Source: Similarweb)新興市場的資本市場發展,通常初期階段都是由金融、電信等公用事業、原物料礦業等基礎建設或該國的第一產業開始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一片待開發的市場,不會馬上有具有足夠消費力的消費者作為市場主力,基礎建設匱乏也難有規模大的製造業,而是通過國家推動基礎建設,大興土木。如果你看非洲的ETF AFK主要持股,除了南非知名的控股公司南非報業集團Naspers外,基本上都是銀行和電信以及礦業集團。如果想要越級打怪,那在基礎建設還不完備、人民收入水準尚低時就跳躍式的發展,所要承受的風險就是較長的燒錢期,因為在大家普遍收入都很低,消費力不高的情形之下,先發者所能賺到的錢會很難cover你的支出,很多時候發展太早,不是方向錯而是你不是最後撐得下去的那個收割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跨國大公司,並不會在市場發展的早期就切入同樣領域的市場,因為投入和收穫的比率不划算。像東南亞市場也是居民水平和基建開始提升到一定水準後,巨頭們才開始加大資源投入。換句話說,市場對一家公司的耐心有限,而Jumia也必須要顯示出他的業績,能夠反映他未來的成長性以及營運能力,那即便再燒錢資本都還是會有人青睞,因為投資人相信你能夠維持你的競爭優勢到市場成熟可以獲利。若你看Jumia (JMIA)和拉美的MercadoLibre (MELI)的P/S…

國際經濟觀察

EP18. 疫情助推零工經濟 Gig Economy,「斜槓」 Freelance 的成長趨勢

疫情的大封鎖重創實體經濟外,也讓部分的零工經濟 Gig Economy 隨疫情加速爆發成長,因為實體工作停滯,更多人開始了網路上的兼職freelance之旅,Work From Home的趨勢也助推網路零工經濟,這期IEO看什麼,跟大家聊斜槓 Freelancer 的長期成長趨勢,以及從這個機會中浮上檯面的龍頭廠商 Fiverr。Gig Economy 零工經濟這個詞由來已久,不管是過去的家教、保姆、打掃清潔,或是現在搭配網路平台的送餐、送貨或是開Uber這些非正直的副業。零工經濟其實包含的範圍遠遠不止,基本上以獨立工作者按需接案、短期約聘的工作型態,而非傳統正式僱用的,都是零工經濟的範圍。零工經濟有些人是全職的Freelancer,有些則是正職之外從事零工獲取額外收入。其實只要不是正職被企業聘用的工作,就可以算是零工。所謂的「斜槓」用自己的技能或副業來賺取本業外的收入,有些人做翻譯、設計或是程式接案,有人則是批貨或手作工藝品在網路平台上賣,也有人做二房東或是買房做Airbnb,近期比較興起的當然就是叫車服務延伸的送餐、送貨服務。這些用科技平台線上串連服務需求方與供給方的技術和普及度都越來越高,也讓零工經濟更加蓬勃發展。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告,到2028年50%的美國勞動力會加入零工經濟,英國則是2021年就會有50%的人有在用各種形式打零工。下面這個圖給大家看一下不同類型的Source: Business Insider根據MasterCard的零工經濟白皮書,整個零工經濟GMV則會從2020年的接近3千億美金,成長到2023年的4500億美金,年複合成長率CAGR是17%,勞動彈性化加上科技與就業型態的演變,基本上是一個長期的成長趨勢。美國甚至還有主動型選股的Gig Economy ETF:代號GIGE(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他們的組成,真的包山包海)Source: MasterCard 2019 Gig Economy…

國際經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