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Blog

就決定是你了!任天堂要靠手遊Pokemon Go宣示遊戲王者再臨

如果最近幾天你沒被Pokemon神奇寶貝洗版(對不起,老派如我還是不習慣用精靈寶可夢),那你肯定沒活在網路世界之中。 雖然這個最新的手機遊戲表定只在澳洲、紐西蘭、美國區域開放玩家下載,但是龐大Pokemon粉絲馬上在五小時內衝上App下載排行第一名,這個遊戲是應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讓你在現實世界透過手機抓神奇寶貝,網路上到處都是外國人在分享自己在什麼有趣的地方看到神奇寶貝,成功讓宅宅們走出戶外拉~連帶還跑出各式奇葩新聞,像是澳洲警局要大家不要進去警察局抓神奇寶貝,走路要看路注意安全,還有玩家在河邊抓神奇寶貝結果看到真・屍體,更有假新聞說有玩家因為開車不專心在玩Pokemon Go造成了連環車禍,足見這款遊戲多麽成功引起話題和玩家共鳴,各種有趣圖片病毒式擴散。 這個全民瘋Pokemon的風潮癱瘓了伺服器,也讓任天堂的股價在週五狂漲了10%,宣示任天堂要擺脫低谷全力拓展手遊市場。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casual玩家遷徙到手機遊戲市場上,大幅壓縮一般人玩傳統遊戲機的時間,任天堂也一直承受著壓力,過去堅持不切入手遊市場讓投資市場頻頻以資金投下不信任票,財務狀況也屢現疲態,面臨著營收與獲利都下滑的窘境。 但這次和Niantic這家公司合作的手遊Pokemon Go在開發階段就引起廣大粉絲的期待,該公司過去的暢銷遊戲Ingress就是以擴增實境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線上遊戲(AR MMO)著稱,遊戲用GPS結合真實世界場景,讓你能夠和廣大的玩家一起進入這個虛實整合的科幻世界,這次結合任天堂最強遊戲IP神奇寶貝,讓你能在現實的水邊河邊抓到水屬性的神奇寶貝,在草地抓到草屬性神奇寶貝,還要用走路的距離來養育提升經驗值,增加虛擬遊戲與真實世界的互動感,宣告任天堂這個遊戲霸主要重返榮耀在手遊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當然,有熱潮也有隱憂,像是這個AR遊戲太吃數據量(data)和高耗電,一般歐美手機都沒有數據吃到飽的方案,但要玩這個遊戲就要開著網路在外面四處走跳抓神奇寶貝,很多人玩一玩就發現自己整個月的數據量和電量都被耗光,一堆人在為自己的電量和data plan哀悼。 再者熱潮能否延續是另一個問題,像任天堂推出的另一款手遊Miitomo也是快速引起熱潮後退燒也很快,剛開始註冊人數兩個月內快速衝破兩千萬,但活躍用戶流失也很快,相信Pokemon Go這個情懷無限的遊戲能夠延續得更久,但難保熱潮退燒後又是虛火一場。不過任天堂比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伺服器被塞爆的問題,才在三地上市就癱瘓了現有的伺服器,也推遲了Pokemon公司全球上市的日程,等到日本、中國這些大市場開放後考驗著遊戲公司伺服器的耐受度。 從目前的趨勢看來,這款免費下載的遊戲讓用戶掏錢的能力很強,很多人不吝嗇多花錢買寶貝球來收服更多神奇寶貝,以進軍手遊市場來說,這個超級爆款將會為任天堂挹注顯著的新營收,也宣告了遊戲IP之王未來將有更多機會賣情懷(馬力歐與薩爾達都還沒出馬呢)也賣創新的遊戲體驗,讓競爭激烈的手遊市場有當年Wii等級改變主機市場的震撼。

國際經濟觀察

白色家電大廠美的連收日德兩大知名品牌Toshiba和Kuka

中國第一的白色家電龍頭美的集團近期海外重磅併購的消息頻傳,包含了買下東芝家電部門與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大廠Kuka,為的是因應中國白色家電市場增長趨緩,藉由併購KUKA提高自己的上游生產製造技術能力和買下東芝家電品牌加強下游的國際化銷售渠道,希望能走出亞洲打入已開發國家市場。 中國白色家電領域美的在今年(2016)三月就宣布要以4.73億美元收購東芝家電部門80.1%的股權,同時獲得40年東芝品牌的全球授權以及五千項白色家電相關專利。 東芝是一個橫跨非常多領域的大型公司,在2015年爆發假帳危機之後開始要救亡圖存,公司的要轉向更專注在能賺錢且更高技術門檻的領域,白色家電領域目前由韓系和中國廠商有成本優勢,日本白色家電日暮途窮,但是全球性的品牌力以及專利仍在,自然也成為中國廠商力圖收購的目標。   鏡頭轉到機器人領域,美的在五月時提出以51億美元收購全球工業機器人龍頭廠之一的德國KUKA(市值約27億美元),而且還沒有包含技術轉讓,如此誘人的出價和條件怎麼能不叫KUKA大股東心動,而且為了防止德國政界全力出手阻撓,美的還和KUKA訂立了隔離防範協議,讓庫卡保持他既有客戶的商業機密與數據。同時強調KUKA的獨立性,不會控制KUKA,也不會讓下市。 其實在這次收購前,美的就已經是KUKA的大股東(有13.5%持股),中國是機器人市場成長最快的國家,近兩年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新機器人在中國安裝,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會從2015年的4.25億歐元成長到2020的十億歐元,而庫卡想要讓美的收購就是為了幫助庫卡更容易在中國市場擴張(目前KUKA的市場仍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共同開發服務型機器人、更進一步發展全球物流事業,以及工業4.0製造業數位化。 機器人行業的激烈競爭加上全球製造業放緩,都讓機器人的銷量下滑,連帶影響到了KUKA的營收和獲利,2016第一季的營收年減12.6%,EBIT年減18.3%足為明證。也讓KUKA更需要中國龐大機器人市場的成長動能。 Kuka工業機器人以精密著稱,廣告中用工業機器人手臂對決德國桌球名將Timo Boll做為企業形象的宣傳 德國其實政界上下都對中國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工業4.0指標性廠商感到憂慮,德國經濟部長甚至呼籲歐洲要設立安全條款防止外商收購有戰略性技術的企業,但由於政府不便干預商業投資,即使梅克爾呼籲中國政府也要公平對待外資在中國的運營和投資,但是要阻止德國私人企業的被中國來的外商投資收購並無法律依據。庫卡成為美的囊中物是木已成舟,中國廠商砸遠高於市價的大錢在海外大肆收購的場景,相信在未來仍會持續下去。至於花了大錢到底值不值得,只能留待時間去證明了。  

國際經濟觀察

談「亞洲矽谷」前,你知道世界上最創業友善的城市有什麼共通特點嗎?

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idea有idea,要有市場腹地,要風險承受度高能夠接受失敗,要有創業成功的經驗讓投資者賺錢,成功創業者也能經驗和資金傳授,這就是創業友善城市形成聚落的重要因素。 如果我們看Compass整理出的2015全球創業生態系城市排行,可以看到他們用的就是這些指標。   首先權重最高的Performance(30%)指的是該城市生態系公司的市值加總以及新創公司數目,矽谷無疑能夠排第一(注意一下這個調查是沒包含中日韓台,跟語言問題可能比較有關係),這對想要新建個創業生態系參考價值不高。 再來的重要指標是Funding(25%),包含了VC的投資的數額以及平均每輪融資要花多少時間。 Market Reach (20%)指的是能夠讓新創團隊快速scale的市場(是全球市場或是文化相近的市場,以及適用不同語種與文化的能力)量化的方式則是目標市場包含本地城市的GDP、全國GDP、還有講同樣語言市場的GDP;以及全球有多少外國消費者、提供多少語言支援、外國員工的數量、以及融資資金來自國際投資者數目。 Talent(15%)則是指科技人才的質量、容易近用的程度以及成本,通常這些有強大生態系的城市都有兩間以上的國際頂尖大學讓科技業在人才獲得上能夠源源不絕。實際量化方式是員工有新創企業經驗的比例,雇用軟體工程師需要的時間,移民成功率、移民所需時間。 Startup Exp (10%)指的是有多少新創企業創辦人和員工能傳承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量化的方式則是有多少具有新創企業股東身份的創業顧問,員工有新創企業經驗的比例、新創企業創辦人有多少曾在高速成長新創企業工作過的比例,以及有多少企業提供股票期權給他的員工。 這些指標當然不是絕對的,但是能夠看出有好的創業環境的城市應該有什麼樣的共通點,看完上面這些指標,看得出台灣的「亞洲矽谷」計畫缺了些什麼了嗎? 其實這些指標外,這些創業友善大城還有另一個比較內在的共通點,就是絕大多數的這些城市都在LGBTQ友善城市的排行名列前茅,說明的是這些具有創業創新生態圈的城市,是有比其他地方更大的包容性,且能正面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尊重並欣賞不同的價值,在LGBT自豪月這點必須被提起,我們的「亞洲矽谷計畫」是不是有太多的鋼骨硬體建設皮,而少了創業生態圈真正需要的軟體建設骨。

國際經濟觀察

2016 新聞媒體報告,紙媒面臨濃厚死亡氣息,數位廣告平台巨頭壟斷

2016年Pew的State of News Media(新聞媒體現況)報告出爐, 紙媒喪鐘早已敲起,前路迢迢   報紙平日發行量創金融海嘯後最慘,衰退6.7% 雜誌零售與發行量則呈現微幅下降趨勢 新聞雜誌的訂閱則比報紙狀況好,大概在持平的狀態,沒有面臨大幅衰退 閱讀印刷的報紙仍然是讀報紙族群的主流,但從上面的數據已經可知,這個閱讀純紙媒的族群正在快速縮減中。 但是數位版雜誌的零售則在2012年開始就持續飆高   報紙的營收變化在發行上呈現在1%附近的微幅成長,但是廣告營收上則是持續失血,降幅連三年都在7%附近 報紙的數位廣告營收佔比則來到了四分之一強,但是很明顯是補不了另外四分之三的失血 雜誌的廣告營收與報紙一樣,面臨著連續衰退 數位廣告佔整體廣告的比重持續上升中 而移動裝置廣告佔比則衝刺飛快,短短五年就已經佔全部數位廣告的一半。 移動數位廣告則多數被Facebook給拿下,呈現大家努力做內容給Facebook賺的狀態,大家都幫FB打工 Facebook無疑是如今新聞媒體環境大變遷的最大贏家 隨著大環境變差,報紙也不斷在裁員縮編,員工數下降的幅度驚人…

國際經濟觀察

英國脫歐,除了歐洲金融業崩潰,還是全球化下世代衝突的縮影

沒錯,英國脫歐的分析文你可能已經看了一百篇,台灣央行更是火速出了一個十七頁的報告講「英國脫離歐盟之可能影響」,但是這篇要跟你說的是英國脫歐由小見大,與全世界臍帶相連的共通社會現象:「世代衝突」。 沒錯,相信大家已經看到「脫歐黑天鵝」這顆金融炸彈如何引爆全球金融市場,英國脫歐帶給了倫敦這個歐洲金融中心極大的不確定性,未來兩年在協商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後與歐盟後續協議談判與安排的時間,投資預料會大量縮手,看下面這個表就知道,星期五全球市場跌得最深的就是與英國緊密相關的歐洲金融股,一些規模龐大的大銀行像是英國的巴克萊、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荷蘭的ING集團,德國的德銀與瑞士的UBS和瑞信,動輒跌幅高達15%到28%,宛如雷曼兄弟倒閉金融風暴再現。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矛盾,全球化的贏家,主要是掌握了資本和技術的跨國企業,尤其是銀行業因為自貿協定越來越多,金融服務市場准入擴張,讓銀行大者恆大,能夠挾資本優勢在更多地方攻城掠地,而全球化受害的通常是已開發國家的中低階藍領勞工(已經開始蔓延到中高階白領),因為受到不管是東歐移民的工作競爭,或是追逐低成本的製造產業外移,受創的大都是弱勢的經濟族群,也讓這些學歷與社經地位相對弱勢的英國人,對貿易自由化越生反感,而對英國影響最深的自貿就是歐盟的單一市場。 但一般來說全球化已開發國家工作流失,承受失業的主要是年輕人,但這回巨大的世代差異衝突,是來自年輕人普遍支持留歐但投票率相對低,而中老年人支持脫歐而投票率高,一來一往讓脫歐奠定了勝基,怎麼這回想要改變現狀的突然變成了老憤青? 很多分析指出是英國中老年人緬懷自己其實沒經歷過的英帝國光榮孤立、縱橫捭闔歐洲平衡外交,認為英國在進入歐盟後反而影響力越發倒退,國力大不如前,竟然還要聽德國的話,加上越來越多的外國移民以及恐怖主義的盛行,讓他們日漸產生排外和懷念以前覺得可以自主控制邊境不受歐盟牽制的日子。 在全球範圍(包含美國、英國、台灣、香港)這些戰後嬰兒潮享受過戰後經濟成長的果實,如今經濟每況愈下就開始怪罪是因為歐盟把經濟搞壞的,卻很少意識到其實經濟發展是有分階段的(很多國家的戰後嬰兒潮老人都有這個誤區),過了成長期後如果沒有創新和生產力提高帶動,經濟就是只有放緩和產業外移、薪資增幅停滯一途,拿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增速以及產業蓬勃發展來和已開發國家比較,當然會呈現出他強我弱的錯置感。 隨著人口老化、消費力疲軟、財政赤字堆高,經濟缺乏動能的情形下,已開發國家一般人的生活水平自然會出現相對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而這是全球化下國際間貧富差距縮小,但是國內貧富差距拉大的總體現象。只怪年輕人不長進,怪外國人搶了本國人工作,怪區域經濟整合讓本國勞工受害,都是太過片面的想法,卻在這種一對一過半公投的對決之下,簡單化複雜議題的對決,直接訴諸「贏回我們的國家」、「拿回自己的主權」這樣簡單有力的宣言更容易動員群眾。 這是全球很多民主國家在經濟欲振乏力下共同面臨的困境,想要以簡單的口號來解決複雜的經濟問題,而造成的結果就是喊出不切實際反智口號的極端政客屢屢先聲奪人,中老年極右保守與排外勢力抬頭,對決面臨經濟困境希望推倒現狀重來的年輕世代,雙方的認知差距太大,溝通有嚴重障礙,都認為對方是白癡容易被騙,英國的脫歐公投也只是這全球政治大環境下的縮影而已。 改變的時刻已然在發生,但是我們到底是往更反智民粹、排外築牆的方向前進,還是往更重理性邏輯思辨、開放包容由事實出發的方向前進,從全球政治的走向看來,前者似乎才是現在正在各國風起雲湧的浪潮,世代衝突與貧富衝突合流,只能雙手合十,天佑地球吧。

國際經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