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德銀怎麼走到這一步?DB的雷曼時刻是真危機還是假警報?德銀怎麼走到這一步?DB的雷曼時刻是真危機還是假警報?

德銀怎麼走到這一步?DB的雷曼時刻是真危機還是假警報?

要說現在全球最受矚目的熱點,大概非銀行業莫屬了,巴菲特的重倉股WFC富國銀行,因為行員集體盜開帳戶醜聞,正在遭到全美公幹中,各地州政府紛紛取消與其的合作,股價也持續探底,但真正的熱點危機其實是在德國,德銀遭到美國巨額140億美元罰款又再度暴露其資本不足,盈利疲軟的問題,而這是歐洲銀行業的縮影,歐洲經濟最強的德國不能倖免。 來看看德銀的核心問題是財務在持續惡化中,德銀三大主要收入的部門GM、CIB、PWCC仍在失血,分別年減25%、13%和5%原因在於歐洲持續疲軟的經濟增長與低利率環境影響銀行收益,和德銀有大量貸款在尚未復甦的石油、礦業與海運產業上,加上冷卻的IPO市場。 Source: Deutsche Bank 若再拉長期來看就會看到德銀的ROE在歐債危機後就持續惡化。 Source: Value Walk 除此之外,遇到美國對德銀的天價罰款140億美元(傳出可能降低到54億美金),2015年德銀的訴訟費用是52億,2014年的訴訟費用則是20億美元,天價罰金對德銀已經慘淡的經營無疑是雪上加霜。德銀還有衍生性金融商品持續下探的風險,近期最著名的就是CoCo Bond價格跳水而引發市場恐慌,認為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槓桿風險過高。(CoCo Bond有點複雜,詳情可見Econ記者的文章,下圖是德銀CoCo Bond價格走勢)。 Source:CNBC 德銀的CDS因而飆升顯示出市場對於德銀的信心脆弱,認為其金融風險過高。 之所以市場會說德銀在危機邊緣,是因為他的資本適足率(Capital ratio)其實低過歐洲央行的最低要求12.25%,只有10.8%,低於主要的歐洲同業,而且獲利前景不明朗、對衍生性商品曝險程度的擔心、以及天價罰款最後和解金額會不會成為壓倒德銀最後一根稻草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不斷對德銀投下不信任票。 Source:瑞士信貸及各公司財報 股價也隨著營運惡化不斷竄底,一年來股價腰斬(下圖這是美元計價在美國上市的德銀,在德國上市的DBK股價更是下挫到歷史新低的個位數),市值嚴重縮水讓德銀在8月時就被踢出歐洲Stoxx 50藍籌股指數之中。…

國際經濟觀察
讀者調查:你最希望IEO分享哪方面資訊讀者調查:你最希望IEO分享哪方面資訊

讀者調查:你最希望IEO分享哪方面資訊

為了更好的經營這個網站以及FB Page,希望版友能夠完成這個調查,讓本版了解大家更想要看什麼 [yop_poll id="1"]

國際經濟觀察
資本槓桿、狼性行銷、花式併購,梟雄樂視的顛覆之路資本槓桿、狼性行銷、花式併購,梟雄樂視的顛覆之路

資本槓桿、狼性行銷、花式併購,梟雄樂視的顛覆之路

人有多大膽,生態系就有多化反(樂視創辦人賈躍亭自創的「化學反應」簡稱,賈以創造各種深奧名詞聞名,簡報時言必批蘋果,所以才有開放閉環生態圈這些特殊名詞)。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買單這句,其實就是樂視最重要的故事,透過「平台+內容+終端+應用」商業變現模式,拼命造跨度極大的生態系,可以說是最激進擴張的公司也不為過,靠資本高槓桿同時大開跨業各路戰線,從超級電視、超級手機、超級汽車,賣酒、賣水、賣自行車,衝影視、衝雲端、衝電商、衝金融,可以說是無一不包。 樂視的基本模式就是硬體成本價甚至補貼虧本賣,來讓自己的電視、手機等終端產品綁付費會員,推廣自己核心的內容平台生態系,這模式其實從電信商零元手機開始就不是新的模式,雷軍的小米模式也是同樣的思路,只是賈躍亭的強項除了PPT簡報外,還有比小米更強的內容版權,以及更宏大的全球夢,這夢顯現在他舉債槓桿高速海外併購的野心之上。 博眼球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製造爭議,樂視的賈躍亭深諳此道,9/19號的樂視電商買會員送硬件的樂迷節,是樂視狼性行銷手段的火力展示,透過事前高管放曖昧不明的訊息,並搭配外圍消息來源放風聲,說樂視要併購亞馬遜中國,成功大搏眼球,也為樂視造節成功造勢(當然亞馬遜中國嚴正否認)。樂視官方因為銷售增長樂觀還延長12小時,最後官方宣稱全生態總銷售額超過49.7億人民幣(樂視生態高管說沒有40億要裸奔),會員總銷售額突破27.1億元,超級電視總銷量突破86.6萬台,超級手機總銷量突破117.8萬部,超級電視銷量更超去年天貓「雙十一」所有電視品牌銷量總和,並比去年9·19樂迷節超級電視總銷量多兩倍。爭議行銷簡直如虎添翼,推了樂視一把。 樂視從一家影音平台內容起家的公司,核心業務自然是影音內容,併購和投資的標的也大都圍繞在內容和終端像是樂視影業、樂視體育等,但其資本操作併購的跨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015年7億美元控股易到用車70%股權、22億人民幣入股酷派手機18%,樂視致新18.7億人民幣入股中國電視大廠TCL 20%股權成第二大股東,並宣布要與美國號稱Tesla殺手的Faraday電動車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建車,2016年1月投資7月以2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廠商Vizio,8月宣布將投資200億人民幣建超級汽車工廠拚三年量產,9月就宣布樂視超級汽車完成10.8億美元融資。樂視的跨度沒有最扯只有更扯,甚至傳出樂視生態想要進口俄國貝加爾湖的淡水來賣水到中國。 下圖是樂視控股下的佈局,只有樂視網是上市公司,因此公開資訊僅看得到樂視網的財報。 賈躍亭質押了九成股票來生資金,樂視2016半年報的重大風險提示中提到 「資產負債率較高風險 公司近幾年業務快速發展,2016年上半年受大股東無息借款給上市公司、樂視併購基金所募集資金部分到位、銀行貸款 和商業信用等的影響,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負債餘額為1,979,995.78萬元,其中,短期借款餘 額為149,300.00萬元,長期借款餘額為223,800.27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7,765.45萬元,資產負債率達79.67%(合 並報表口徑),若排除大股東無息借款的影響,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3.97%(合併報表口徑)。公司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 較高,增加了資金管理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利息費用的支出,從而帶來一定的償債風險。」大家可以看下圖資產負債率隨著資本槓桿擴張而攀高,淨利率則是在下降,當然對這種靠本夢比的成長型公司,靠持續併購猛增營收才是支撐題材的支柱。 幾乎每項主要業務都在行業排行在前三之外,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湯,第三名以後開始撿渣渣,樂視的高槓桿讓他無時不處於資金斷鍊危機,但是不停生題材出來讓投資人相信賈躍亭正在打造宏大可持續的生態圈,但也不時有人質疑賈躍亭在做的正是吹牛的龐氏騙局。 但龐氏騙局基本上是沒有將資金投入實業的說法,但事實是多的是有名的投資機構或是VC參與樂視相關企業的融資,不停投入資金是對賈躍亭的生態系化反投信任票,樂視的經營團隊成員也是關鍵,樂視事實上是猛將如雲,多的是從中國各大企業挖角來的高階主管,給予高額的股票期權激勵,當然也有一些受不了無節操行銷的高管,像是跳過去又跳過來的亞馬遜中國VP張思宏。 樂視全球化提到的重點就是北京洛杉磯矽谷,以投資額來說在美國的擴張程度甚至超越了BAT,從Glassdoor的徵才訊息來看,其實LeEco美國徵人的職缺很多,但是評價不甚佳。 但中國的樂視徵才是不同風景,平均薪資高過同行70%,評價也有74%的好評 有很多媒體將賈躍亭比做中國的Elon Musk,因為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在做大夢,也都被批過是在搞龐氏騙局,但差別是Musk是用技術與驚人執行力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賈躍亭用的是資本操作、狼性行銷、花式併購以構築全渠道的生態系商業模式,但走鋼索的資金槓桿操作能不能經得起時間與市場利率變化的考驗,將會決定樂視到底是說故事大王,還是成功全球化顛覆BAT的一代梟雄。 最後附上與樂視合作,號稱Tesla殺手的Faraday…

國際經濟觀察
HBO權力的遊戲碾壓艾美獎,串流巨頭Netflix和Amazon依舊滿載而歸HBO權力的遊戲碾壓艾美獎,串流巨頭Netflix和Amazon依舊滿載而歸

HBO權力的遊戲碾壓艾美獎,串流巨頭Netflix和Amazon依舊滿載而歸

電視艾美獎落幕,HBO的知名劇集Game of Thrones權力的遊戲23像提名得到9項大獎,六季以來已經贏了38項大獎,成為創紀錄史上最多艾美獎的單一劇集大贏家。不過,不讓傳統豪強專美於前的,是崛起的串流平台原創影集,Netflix和Amazon Prime Video展現出了強勢佔據觀眾眼球的趨勢。 Netflix去年以House of Cards領銜,有五部原創影集共獲得艾美獎34項提名,最終抱得兩項大獎。今年更進一步有八部劇集入圍,總共入圍了54項,贏得了三項大獎。 擴大原創劇集製作的Amazon Studio,在今年艾美獎同樣展現出強勢表現,三部劇集入圍了16項艾美獎,也比去年入圍12項更進一步,去年講述變性人家庭故事的透明人生Transparent在第一季獲得五項大獎(基本上12項入圍也都集中在Transparent),今年Amazon Studio更有架空歷史的影集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高堡奇人》和Mozart in the Jungle《叢林中的莫札特》入圍艾美獎,不過最後抱得大獎的還是Transparent的男主角Jeffrey Tambor。…

國際經濟觀察
韓國最近有點慘,大企業連環遭遇危機韓國最近有點慘,大企業連環遭遇危機

韓國最近有點慘,大企業連環遭遇危機

韓國最近有點衰,北韓不停搞核子試爆,朴槿惠要引進美國薩德飛彈防禦系統,結果被中國抵制發出娛樂禁韓令,娛樂業SM、YG股價這三個月就跌超過25%,接著全球第七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承受不住虧損,申請了破產保護,造成海運大亂,股價也重挫30%。三星的旗艦機種Note電池連環爆炸,被各大國際航空禁止上機使用或充電,三星也全面召回品牌受到嚴重破壞。人禍已經不止,連沒什麼地震的南韓在9/12號都發生了朝鮮半島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 七月底八月初傳出中國官方對各大地方台的禁韓令,一時間風聲鶴唳,許多時常邀韓國明星上節目的中國電視台不是剪掉就是打馬賽克,連帶使得韓國娛樂產業鏈相關股價持續探底,像是直接受衝擊的造星工廠SM Entertainment、YG Entertainment的股價都探底。 SM股價 YG股價 娛樂產業鏈當然不會只有藝人經紀公司,韓流最大的受惠者之一就是化妝品產業,Amorepacific集團也是韓流席捲亞洲的一大受惠者,愛茉莉太平洋旗下有像是蘭芝、雪花秀、呂,這些近年來十分火紅的化妝品品牌,在中國禁韓令風風火火之際公司股價也承受了巨大的賣壓。 Amorepacific股價 接著就輪到了八月底傳出財務危機的韓進海運,受到多年中國需求放緩、航運業運力供過於求的慘澹影響,這個全球運量第七大的航運公司向韓國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也衝擊了全球貿易供應鏈,這一季就跌了40%,凜冬不是將至,而是早已到來,只是大家死撐看誰先陣亡,而量體巨大的韓進海運率先倒下,短期運價反而會提升,因為以後多數貨主都不敢給韓進運自己的貨。 韓進股價   再來就是搶在iPhone發表會前自爆的三星,這個韓國代表性公司其實隨著今年亞洲科技股表現亮眼資金湧入而持續上漲,加上旗艦新機普遍評價高,沒想到Note 7卻意外出現連環爆炸案例,嚇得三星趕緊緊急全球召回,還被全球航空公司禁止在機上使用或充電,品牌聲譽受到重創,股價也重挫回應。 已經各種人禍和政治風險還不夠,9/12日再出現天災,規模5.8的地震發生在韓國南部慶州市地區,在韓國是非常少見,震央附近也有多家科技廠和核電廠,不過所幸目前看來皆無大礙,許多工廠都已經停機後復產,只能說韓國近期的國運是禍不單行,要祈禱金三胖不再搗亂,不然政治風險會繼續拖累韓國。

國際經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