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Blog

網路交友市場之王:Tinder 母公司 Match Group 的天羅地網

有什麼需求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對人類來說,與人建立關係,不管是交朋友、找長期伴侶甚至是約X,這類賀爾蒙驅動的人性需求不曾消失,而是用各種形式存在。現代人單身者在找約會對象的方法,已經越來越從線下實體轉而進入線上約會認識新對象。這是一個長期明確成長的趨勢。在歐美國家疫情大封鎖期間,這個趨勢更加的明確,因為這是不用實體接觸來認識新朋友的方法。 在歐美疫情嚴重、長期大封鎖下,有更多空虛寂寞覺得冷的人,會打開交友軟體左滑右滑。美股代號MTCH的Match Group(也就是號稱約X神器 Tinder的母公司) 從今年股災底部,股價已經漲了快200%。 Tinder一直常居App營收榜單的前幾名,是用戶最肯花錢的App之一,2019年全年是用戶支出最多的App,甚至高過了Netflix。而根據Sensor Tower 公布的2020上半年App的營收數據排名,TTinder和Youtube與TikTok分別是一二三名,顯示疫情大封鎖中大家除了在家看劇玩遊戲外,會花最多錢的就是線上約會社交。Dating.com的報告指出,在疫情期間全球線上約會整體上漲了82%,Tinder的對話時長增長了10-30%。 今年上半年總營收最高的App是Tinder 僅看2020年10月,Tinder也維持在非遊戲類的營收榜前三 2020年第二季,Match Group 訂閱用戶更首次突破 1000萬,第三季則來到了1080萬年比成長12%,有660萬是來自Tinder的用戶。Match第三季的收入增長了18%,達到6.4億美元,超過了華爾街的預測6億美元。每股0.51美元的利潤增長了13%,超過市場每股0.47美元的預期。 廣闊產品線地毯式佈局 差異化APP創造選擇錯覺 Match Group 作為線上約會App的龍頭,靠著持續的併購,有非常完整且細分的產品線,分散在不同的族群和地區和約會目的之中,包含通用的社交App Tinder,主打認真的婚戀市場的Hinge、主打黑人社群的BLK、以及主打拉丁族群的Chispa,營收都以三倍速度在成長。Match更收購專注於穆斯林社群的交友平台Hawaya,則是另一個他們未來的用戶增長點,會在中東、亞洲和西歐推行。…

國際經濟觀察

訂戶優先:IEO首次粉絲見面分享會(不知道會不會有下次)

為了要想出個名目,開一個大家敲碗很久的紛絲見面會,讓大家互相認識一下,IEO和JC要合作辦了一個分享會,主題就是聊聊我們怎麼觀察和做研究。時間:11/28下午14:00到17:00地點地點:台灣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號(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感恩廳)報名連結在此:https://www.accupass.com/go/IEOxJC JC的美股投資百寶箱JC財經觀點的財女Jenny跟大家介紹他的選股方法、常用工具和型態判斷IEO的研究資料搜集與分析方法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版主介紹自己如何研究一個投資主題和公司,並分享自己的觀察,還有經營粉專與Podcast的心得1:30-2:00 報到2:00-3:00 上半場JC分享3:00-3:15 休息3:15-4:15 下半場IEO分享因為版主太害羞,所以人數和名額有限120名,先報先贏,就先開放給有訂閱支持的鐵粉們,有訂閱的朋友也有優惠價,怕太多人所以以價制量,大家有興趣可以來聊聊聽版主實體瞎扯。

國際經濟觀察

螞蟻 IPO 的緊箍咒,飛不出政府五指山的Fintech孫悟空

本週的最大條財經新聞,就是馬雲的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現在改名叫螞蟻集團)IPO上市前,因為監管政策因素臨陣喊卡。除了外界再度看到商業經營在中國的意外政治風險外,其實背後是對螞蟻這類Fintech未來發展影響深遠的監管升級,是對網路小額貸款全行業的影響。槓桿利潤降低會影響到這類公司,像是中國螞蟻金服和京東數科等,使用小額網貸的Fintech公司未來的成長曲線。螞蟻到底因為什麼被終止IPO上市?多數人看到的是馬雲在上海金融論壇的這個演講,被認為是馬雲開砲王岐山和金融監管單位會扼殺Fintech創新:馬雲演說影片連結 中國金融根本沒有系統「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它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歐洲那些老化的體制,系統極其複雜。但是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不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系統,而是中國是缺乏金融系統的風險。」不能用管火車站方法管飛機場「創新主要來自於市場,創新來自於基層,創新來自於年輕人。對監管的挑戰愈來愈大,其實「監」和「管」是兩回事情,「監」是看着你發展,關注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或預判有問題的時候才去管,但是我們現在,「管」的能力很強,「監」的能力明顯不足。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去管理飛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中國金融要改掉今天的當鋪思想「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管理。我們必須改掉今天金融的當鋪思想,要依靠信用體系的發展。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這在當年,是很先進的,沒有抵押,擔保這些創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金融機構,中國經濟 40 年來的發展也不可能發展到現在。」馬雲這個演講沒說的是什麼?以螞蟻集團為首的各大金融科技集團,基本上用大數據科技作為包裝,用科技公司的皮,在做金融機構高利率放貸,和資產證券化ABS以錢生錢槓桿無限放大的生意。螞蟻集團雖然一直想撇清自己不是金融公司而是科技公司,但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保護局的局長認定螞蟻集團是金融公司的身份,同時還點出螞蟻小額聯合貸款作為導流的中介,將風險轉嫁給銀行業,9成資金來自銀行業(換句話說錢是從民眾來的)。「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和持牌金融機構一樣,其客戶都屬於金融消費者。從消費者服務角度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其內核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差別,也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費者支付的利息與費用是其盈利主要來源;再如“借唄”“金條”“微粒貸”等產品,與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無本質差別。」「金融科技企業利用寡頭壟斷地位,收取過高費用,增加了金融消費者成本。在對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聯合貸款中,90%以上的資金來源於銀行業,有的高達98%以上,而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導客引流的優勢,直接收取的費用佔客戶融資綜合成本的1/3左右,加上代銷或其他過度增信產品等收取的費用,往往高達2/3。」螞蟻的獲利模式,一般人想到的是比較有名的支付寶交易手續費。但事實上真正賺錢的是微型貸款的業務。透過像是花唄和借唄這樣的高利分期付款服務,把錢借給在銀行裡比較難借到錢或申請信用卡的用戶,螞蟻先賺高達15%的消費貸款利息中的30%一手(不直接從螞蟻借錢給用戶,而是讓與螞蟻合作的銀行借錢,再從高利息中抽取服務費,規避掉對資本金和槓桿率的要求)。這還沒完,再將這些等級不同的債權,打包成資產抵押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y)後再到市場出售,出售重新拿到的錢,又能夠用來再放貸借給更多使用花唄和借唄的人,如此重複循環,中間除了賺很多手的利息外,其實就是將金融槓桿一層一層加上去。聽起來很耳熟,但就是美國次級房貸時玩的把戲,將評等高和低的房貸債權打包出售,重新融資完後又再借錢給那些未來很可能還不起錢的人買房,週而復始推高房價與房貸需求。在景氣好違約率低時,能夠歌舞昇平時消費者、銀行、賣房者大家各取所需。但等到經濟差這些人還不起錢後,就會一個個系統斷鏈引發連鎖反應。而螞蟻雖然以金融科技大數據風控作為包裝,但實際上並沒有真的經過大規模的系統性風險的經驗,在繞過銀行資本適足率規定之下(銀行有融資槓桿的上限,要備有一定的準備金來限制過度槓桿風險),做起了無限槓桿的生意,螞蟻集團的信貸規模高達2.15兆人民幣,其中只有2%的自有資金,98%資金是來自合作銀行和ABS。要解釋螞蟻的這個 ABS 融資方式為例,就是以這個放貸出去的債權作為抵押,並以未來債權能帶來的預期收益做保證,通過資本市場打包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中國監管機構的措施到底合理不合理?螞蟻集團的註冊地在重慶,過去的重慶市長黃奇帆就有講到螞蟻的高槓桿問題。黃奇帆演講 問題出在 ABS 發行上,證監會沒有規定 ABS 的貸款資產可以循環多少次,螞蟻金服把 30 多億元資本金通過 2.3 倍的拆借融資形成了 90 多億元網上小額貸款,又利用一個金融工具 ABS,凡是一個貸款餘額拿到證券市場交易所發的 ABS 債券,就可以循環發放貸款,往往幾年裏這樣循環了 40…

國際經濟觀察

阿里巴巴Q3優於預期,但用戶增速放緩,螞蟻IPO喊卡

阿里巴巴發佈了第三季的財報,明顯看得出的是中國的消費力復甦,核心的中國零售商業成長了26%,經過了第一季疫情的慘淡後,所有部門的營收在電商的第三季淡季仍出現年比的成長達到市場預期。但是月活躍用戶低於市場預期,以及螞蟻金服的IPO遭政府卡關而股價一度出現了大幅回檔壓力。背後的機會與風險在哪?在天貓服裝的增長率,已經高於COVID前的12月季度。對於天貓電子而言,本季GMV增長放緩,部分原因是今年iPhone的新機發布較去年延了一個月。但10月份天貓的手機類別同比增長超過50%,可以預期會將營收灌入第四季的成長。阿里月活用戶、年活躍買家增長放緩市場原本預期阿里的手機月活用戶MAU增長2000萬,但實際只增加了700萬來到8.81億,是史上最差的紀錄,也讓用戶獲取的成本拉到了新高(營銷支出成長/用戶成長數)。中國電商用戶的增量市場很可能正在走入飽和的存量市場,拼多多的活躍買家也來到了6.83億,增速自然是遠高於接近飽和的阿里。依照目前的用戶增速會被拼多多進一步趕上。阿里面對拼多多的挑戰,也推出了淘寶特價版,MAU在六月底時是4000萬,在第三季底則來到了7000萬,一季增加了3000萬,但阿里整個公司的月活用戶只增加700萬,換句話說大部分的淘寶特價版其實新用戶是來自於舊用戶。月活躍用戶的環比增長減緩阿里第三季的投資與併購阿里在10月時,投資36億美金拿下高鑫零售絕對控股權。作為阿里主打的未來成長題材「新零售」,要利用高鑫的實體零售供應鏈競爭力,深化大賣場的零售數位化轉型,與電商平台具有高度互補,自建零售通路的成本非常高,像是盒馬鮮食和農產品物流成本高,展店的速度也無法像併購一樣快,因此能和實體零售量販高度做平台的數位整合,能夠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同時阿里也投資了跨國連鎖旅遊免稅店零售商Dufry,合作拓展旅遊零售市場。並且與瑞士歷峰集團合資投資奢持品電商 Farfetch,持續拓展自身在不同品類和地區電商領域的全球佈局。阿里巴巴的未來營收增長點常拿來跟Amazon對標的阿里巴巴,其中一個備受看好的業務就是雲端業務阿里雲,營收達149億年比增速60%,主要因為互聯網、金融和零售產業貢獻阿里雲營收,ARPU增速也在增加。預期阿里雲在2021Q1將可能開始由虧轉盈。在跨境零售上,成長主要來自包含東南亞Lazada和土耳其電商Trendyol。Lazada的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100%,也因為疫情加速了電商的普及。淘寶直播電商在過去12個月的GMV來到了3500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翻倍、商家直播貢獻了六成,不過中國各大網路平台都開始了自己的直播電商業務,快手和抖音都已經取消了淘寶的外部連結,未來在衝刺直播電商收入時避免不了更多的補貼戰。阿里的風險,飽和的市場更需要拉高存量變現除了前面提到的用戶增量新低,用戶獲取成本創新高外。新零售的雷聲大,但收入增速也隨著量體變大快速下降,在2018年到2019年新零售都有超過100%的增長,但是即便中國已經逐漸走出疫情的重創,新零售的實體通路營收增速已經下滑到新低的44%,要觀察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快速下滑。DME數字媒體與娛樂部門,在控制內容成本降低優酷損失並提高付費用戶成長,虧損減少了17億人民幣,但所謂的大文娛別談賺錢,就連營收也降到佔比只剩5%。若不是將遊戲業務從創新業務併到數字媒體與娛樂部門,營收增長和虧損會更難看。面對騰訊系公司的包圍戰,美團強攻阿里子公司業務,在外賣領域,美團已經將阿里旗下的餓了麼差距拉開,同時美團也想切入金融領域。拼多多在電商領域一直在蠶食淘寶低價客的用戶,兩家月活用戶數差距持續縮小。大型機構轉進港股阿里避政治風險Baillie Gifford 長線看好阿里能成為市值2兆美金的公司,為了規避潛在政治風險,第二季將價值26.7億美金的阿里巴巴ADR轉換成港股。淡馬錫也將價值約30億美金的BABA ADR換成港股。所以當你看到今年第二季13F大機構減持BABA,其實不是看空而是將其ADR持股轉換成港股。螞蟻被套上監管緊箍咒後,估值的變化與成長性疑慮在經過螞蟻如火如荼的IPO軋然而止,加上BABA財報公佈用戶成長不如預期,股價曾經一度重挫,但在美國總統選舉結束後又與美股大盤一樣強力攀升。阿里核心的電商領域雖然遭遇到多方挑戰,但始終是站在王者的位置。雖然螞蟻集團在受到監管加強的管制下,可能會降低IPO的估值與未來成長的數字,但是要謹記擁有螞蟻33%股權的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強的兩大網路集團之一更多的監管會造成的是獲利成長增速放緩,而非失去行業的成長性。基本上中國經濟若持續轉好,在結構上往收入增加,線上線下消費市場擴張邁進,規模最大的電商平台和雲端運算平台不會落隊。延伸閱讀:被套上緊箍咒的螞蟻金服,當無限槓桿被政府盯上 

國際經濟觀察

Shopify的未來:和Amazon、Square競爭,朝電商一條龍完全體邁進

上一篇和大家分析一下Shopify Q3的業績,這一篇會員專屬訂閱,則跟大家解釋Shopify的投資與未來發展方向,還有整理機構的動向與估值評價。作為一個幫助商家架設獨立電商網站的平台,Shopify要準備的武器庫就是要解決商家以及消費者的痛點。要做好電商的基本條件是哪些?你可以從消費者在網購時,放棄購物車會有哪些考量點。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提升電商的轉換率,吸引顧客直接在你的購物網站上下單,不用跑去像是Amazon、Ebay等電商網站去買。這些消費者的痛點像是,運費太貴、折扣碼不能用,到貨速度太慢、需要一直重新輸入自己的信用卡和地址資料,這些都會增加消費者結帳時的摩擦成本,降低購物轉換率。Shopify: The Future of Commerce ReportShopify對未來的投資,就是在集成電商的必需服務幫助商家解決這些問題。投資自動化倉儲與物流網絡:讓商家將倉儲庫存管理和物流配送網絡外包給Shopify,Shopify則透過精進自動化倉儲 6 River System,以及建設更完善密集的 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 (SFN)來降低未來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讓商家能夠在自架站也能用相對較低的成本,讓消費者獲得更快更有效率的物流配送體驗。這是一個前期投資巨大,但是能讓更多商家更方便做生意,且讓Shopify未來能靠物流服務賺錢的大生意,目前Shopify都還在優化體驗和營運,尚未真正大規模的鋪開。但若你觀察Amazon的一大優勢,就是配送效率高的自建物流體系Fulfillment by Amazon, FBA,很多在亞馬遜上架商品的商家,會依賴FBA來實現商品配送。而你付錢給Amazon來幫助你用可預期的成本和優化的倉儲管理來實現商品的快速配送。Shopify基本上就是在做一樣的事,讓商家更依賴Shopify的服務。Shopify 收購的 6 River…

國際經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