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我取!巴菲特繼IBM後再大買科技股蘋果,是價值投資還是淌渾水

波克夏新一季的持股揭露第一季花了10.7億美金大買蘋果(不過以波克夏持股來說不算大),跟蘋果之前的股東激進投資人卡爾伊坎對做,伊坎出清了自己持有的蘋果股票。 股價是不是嚴重低估相信公司內部人的身體肯定最誠實,以下是截自NASDAQ和Gurufocus的內部人交易資料,和多數科技股一樣,蘋果的內部高管在過去這波長線科技股大多頭一直在下車(Cook Timothy D就是執行長Tim Cook),幾乎沒什麼內部人在買進 (近一年蘋果公司內部人交易資料,Source: NASDAQ)   (近兩年蘋果內部人交易的細項,Source:Gurufocus) 如果你想要知道什麼叫做「真・低估」,可以去看看一些石油煉油公司的內部人交易資料,像是SLB,CVX還有巴菲特之前大買的PSX,都是公司內部人在大買公司股票,這其實是一個很基本的常識推斷,你在這家公司高層工作,會大批買入公司的股票的理由,一般來說肯定是看好公司前景(當然也有例外是高管想藉由買股來穩定軍心,詳見HTC。或是公司股權爭奪戰等等),但因為是真金白銀丟自己的錢,而不是公司配股或本來持有的股份拿來賣,內部人買進公司股票比賣出公司股票需要更堅實的理由,所以一個判斷到底是不是買股好時機的標準,可以參考這些內部人買進公司股票的資料。 當然這個非常簡單的判准不見得準確,需要更細緻化的分析,像是內部人買賣股票的數量佔自己持有股份的%數,或公司高管也很有可能判斷錯誤,不然也不會有些公司越做越慘。 不過要買入蘋果股票其實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首先蘋果的財務非常健全,第一季的營收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很大的因素是去年的基期太高,換句話說就是換大螢幕iPhone6時賣得非常恐怖,墊高了基期,讓在逐漸市場飽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要再創更好佳績的難度非常高,算是一種均數回歸的概念,而不必搞得好像世界末日蘋果要倒了一樣的感覺,真實的情形是,蘋果的營收獲利還是遠高於Alphabet,被市場狂賣股價挫低後,本益比低、殖利率攀高,現金充裕,又仍然是高階智慧型手機領域的獲利龍頭,要說波克夏在這個時候買進不能說沒道理,或許大家只是被過去波克夏大買IBM後股價慘澹的經驗嚇到了,但從來也沒人說巴菲特所有的投資都是成功的,只是大家對他常有過度神話的投射。   (股價下跌而殖利率攀高增加長線投資人的吸引力,Source: Dividend.com) 大家永遠要注意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是希望能夠在合理的價位,買進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後就非常長期持有到死,你覺得他的投資不明智,也有可能是你看的時間尺度和價值尺度和他不同,這也是為什麼他是巴菲特,而你還在這裡看我瞎扯。

Continue Reading人棄我取!巴菲特繼IBM後再大買科技股蘋果,是價值投資還是淌渾水

絕地武士、鋼鐵人和超人都無法抗衡的敵人:「剪線者」聯盟

這兩週美國的媒體娛樂巨頭迪士尼(DIS)和時代華納(TWX)都公佈了財報 IP巨人迪士尼靠著星際大戰與Zootopia的票房大成功在電影事業大有斬獲,時代華納則靠著蝙蝠俠大戰超人挹注大筆營收 (Studio: BV就是迪士尼旗下的Buena Vista博偉電影發行公司,WB是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 從上面這個圖就看得出來迪士尼在2016年目前為止電影票房的統治力,前五名就有三名是迪士尼(這還不包含去年底上映的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也是迪士尼旗下的電影),就連第四名的死侍都是迪士尼旗下Marvel的角色,雖然已經授權給21世紀福斯。而全球觀眾期待已久的兩大超級英雄大戰蝙蝠俠與超人,在全球票房上竟然不敵狐狸與兔子領銜的Zootopia,迪士尼可能沒想到率先擊敗DC指標性英雄的不是美國隊長(PS: DC Entertainment是時代華納旗下的公司,擁有超人、蝙蝠俠、閃電俠等超級英雄的版權,就像迪士尼旗下的Marvel擁有復仇者聯盟的超級英雄們)而是動物方城市。 不過大家要知道,迪士尼和時代華納並不是純電影公司,他們是綜合性的娛樂媒體集團,營收的主要來源並非電影,而是電視,下面這兩個圖是迪士尼與時代華納旗下的主要品牌,迪士尼旗下有大名鼎鼎的運動頻道ESPN和ABC電視台,時代華納則有Turner集團(旗下有CNN、TNT、Cartoon Network等),以及電視劇內容之王HBO。 這些電視頻道的生態系隨著越來越多美國人剪有線電視(Cord Cutting)改為使用網路串流隨選影音來獲取影視內容而大受影響,像是ESPN訂閱數與廣告下滑都引起市場對迪士尼的擔憂。大家可以看到下圖迪士尼本季財報,作為營收主要來源的Media Networks基本上是停滯,長期則是隨著美國觀眾剪線潮而下滑。獲利的提升是主要因為ESPN削減節目成本。 至於對時代華納來說,靠著美國總統選舉因川普炒熱,提升了Turner集團旗下新聞頻道CNN的廣告收入,第一季主要新聞時段的觀眾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擁有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這個全球知名電視影集領銜的HBO,則在國際授權大有斬獲,並且推出了HBO NOW影音串流服務來抗衡有線電視網的剪線潮,擁有像是Game of Thrones和True Detective這類優質戲劇內容的HBO則比其他電視台更有本錢抵抗這個大潮。雖然這一季時代華納的財報看起來並未受剪線潮的影響持續下滑,但是時代華納表示Tuner的觀眾數確實正在持續減少,市場也擔心選舉季一過會被打回原形。 美國觀眾的有線電視剪線潮到底有多嚴重,eMarketer曾經做過調查預估,下圖「剪線者」聯盟的人數自2015開始將會年成長超過10%,在2016年會有550萬的美國家庭剪線,有1690萬的家庭根本連接有線電視都不接,大家紛紛棄昂貴的有線電視網而去,轉投像是Netflix這樣的網路串流媒體,而這個現象對這些靠著電視頻道訂閱、授權與廣告作為主要的大媒體集團來說,都要各顯神通來抵禦剪線潮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然,影視內容載體的演變會對這些媒體娛樂公司造成重大影響,畢竟是他們的主要營收來源,但是長期來看,關鍵還是在於你的內容是否能夠說服觀眾掏錢,像是近期受到權力的遊戲第六季拉抬的HBO,跨裝置的觀眾數有雙位數成長,就是好的原創內容能夠吸引大批觀眾無論如何都想要掏錢出來看。 對於IP之王迪士尼則更是如此了,成功的創造好的故事和角色是迪士尼長期不敗的致勝法則,因為成功的角色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長尾的,你只要想想Frozen和Zootopia以及Marvel系列周邊商品,在電影熱銷後能夠帶來多麽龐大的銷量,這很難用季度表現來衡量,加上迪士尼主題樂園帶來的人潮與錢潮,這些都為這家公司帶來長期的粽效,核心還是好的內容。 剪線者聯盟對這些娛樂媒體公司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也不必過於悲觀,因為你總還是要有個地方看影劇和體育娛樂內容,這些創造好內容的公司會想辦法從你的荷包挖錢出來的。  

Continue Reading絕地武士、鋼鐵人和超人都無法抗衡的敵人:「剪線者」聯盟

「權威人士」盤點中國經濟,你該聽懂什麼

神秘中共高層「權威人士」一年內第三次透過人民日報頭版二版,大篇幅對中國經濟進行分析與定調,對於由政府政策主導色彩很重的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意義,這也是市場揣摩中央上意最直接的方法。(配圖是這名權威人士去年第一次透過人民日報表達意見) 諱莫如深的中共高層,對於重大事件或是國政現況,匿名以權威人士名義透過黨媒人民日報發言由來已久,毛澤東當年在人民日報上反美批蔣即是如此,因為是以「權威人士」的身份發言,所以可以更暢所欲言,就算未來真出什麼匹漏,也找不到真正的人來負責,但是又能夠定調是高層的態度,可以說是有權無責的發言方式。 說這些話講給誰聽? 當然是仍在爭執中國經濟走向和政府政策該如何應對的官方執行單位,與揣摩政府各項政策走向的市場 至於「權威人士」究竟是誰? 可以說必定是很高層才能佔據人民日報最重要的版位,因為要一錘定音正告最高層的立場,習近平或其核心經濟幕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可能性最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是中國經濟決策的核心部門,習近平自己就是組長。而劉鶴則同時也是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副主任,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   到底說了些什麼?我們該聽懂什麼樣中國中央的政策態度? 權威人士講了中國經濟的五大問題重點節錄 一、中國經濟形勢如何 別被首季經濟觸底回暖態勢給誤導,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不會是一兩年可以解決的事。 二、如何宏觀調控 中國經濟面對的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週期性問題,最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新動力、形成新結構,這意味著分化越快越好。凡是主動適應新常態、重視創新和質量效益的,發展態勢都比較好;反之,壓力都比較大。 由投資拉動的需求側刺激不是中國經濟轉型改革的主要手段,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著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決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中央一直強調不以增速論英雄。但是,槓桿問題就不一樣了。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那就要命了。 股、匯、房市 股市要立足於恢復市場融資功能、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強發行、退市、交易等基礎性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股價操縱等行為。 匯市要立足於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有彈性的匯率運行機制。 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槓桿“去庫存” 三、供給側改革怎麼推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更多地發揮好決定性作用。但是靠什麼手段能做到這一點?“解鈴還須繫鈴人”,減少行政干預離不開政府自我革命。比如,減少對“殭屍企業”的補貼,不靠行政命令、單靠市場行嗎? 中國政府五大任務 1.去產能,各地要明確具體任務和具體目標,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准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處置“殭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2.去槓桿,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依法處置非法集資等亂象,切實規範市場秩序。 3.去庫存,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 4.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 5.補短板,就要注重脫貧攻堅的精準度,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的體制機制。 四、對中國中央政策的預期管理 宏觀經濟政策不能搖來擺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導向越明確,落實越有力,市場預期就越好。反之,如果我們還走需求刺激的老路,市場就會擔心遲疑、無所適從。 五、經濟風險如何防…

Continue Reading「權威人士」盤點中國經濟,你該聽懂什麼

從PayPal到螞蟻金服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在此

第三方支付龍頭PayPal上週公佈第一季財報,支付交易量達到了810億美金,年成長31%,使用移動端支付則成長更迅速達到54%,佔總支付額26%,比去年同期提高4%。

2016q1paypal volume

在移動支付端成長最快的非Venmo莫屬,這個主打快速方便P2P轉賬給朋友的App,結合了社交與支付功能,交易量年成長高達154%,下面的影片介紹了這個服務如何使用,其實有用過支付寶的人應該對這個功能不陌生。

paypals seeks to increase mobile engagement

(more…)

Continue Reading從PayPal到螞蟻金服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在此

財報透露美國消費力依舊獨走 但全球經濟仍舊烏雲罩頂

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雖然仍在金融海嘯後的高檔,但是自去年底見頂後即開始下滑停滯,消費信心不如之前強勁,消費支出自然就受到影響,一些美國主要的消費性相關企業的財報雖然透露的訊息多空不一,但看全局就能看出全球消費需求成長乏力的端倪。 首先是信用卡公司VISA,全世界使用VISA信用卡和Debit Card支付的交易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整體成長了7%。 美國市場成長10%最為強勁,其次是亞太地區。而新興市場則像是東歐中東非洲及拉美,則是因為原物料大貶,經濟疲軟貨幣貶值,導致交易額普遍下降。 換到另一家公司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來看更細部的資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每季普卡的平均消費相對去年同期是下降的,這樣的現象同時出現在美國以及海外,雖然只是微降1到2%,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般美國人消費力道減緩。 從非美國的區域上來看,歐非中東的成長經歷四季衰退後終於微幅轉正成3%,拉美市場受到巴西經濟衰退的影響連續第六季呈現負值,相對起來,日本與亞太區的消費增長相對強勁到達8%,讓AXP在全世界市場的範圍內能夠維繫住微幅的成長。 Japan, Asia Pacific & Australia ("JAPA"), Latin America & Canada ("LACC"), Europe, Middle East & Africa ("EMEA")   若更進一步觀察本版最喜歡看的耐久財公司的財報(因為像汽車、家電這樣的耐久財通常在消費信心高時比較會買),汽車業的大廠GM已經公佈了財報,2016年第一季基本上北美、歐洲、中國在汽車銷量上都有成長,經濟遇到危機的巴西則呈現衰退。   不過各大車廠競爭激烈,GM並沒有討到便宜,GM在車市的市場佔有率在所有市場都呈現微幅衰退。 除汽車業的GM是值得觀察的耐久財公司之外,還有家電大廠惠而浦Whirlpool也是國際性販售耐久財的大公司。除了美國和亞洲之外,惠而浦賣出的家電件數都呈現衰退,歐洲減少4.4%,而最慘巴西領頭的拉美甚至大降21.8% 若將每個市場細分來看,惠而浦在美國受惠於新品發佈銷售額是成長3%。 亞洲市場上,惠而浦同樣擔心的是中國經濟降溫對家電的需求不足,跟2015年比同期銷售額就掉了2%。 歐非中東的情況,也多少顯示了當地經濟疲軟消費力不振的狀況,該區的銷售下降8%,部分原因是一些歐洲國家的貨幣大貶值,以及擔心需求持續不振。…

Continue Reading財報透露美國消費力依舊獨走 但全球經濟仍舊烏雲罩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