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和大家分析一下Shopify Q3的業績,這一篇會員專屬訂閱,則跟大家解釋Shopify的投資與未來發展方向,還有整理機構的動向與估值評價。
作為一個幫助商家架設獨立電商網站的平台,Shopify要準備的武器庫就是要解決商家以及消費者的痛點。
要做好電商的基本條件是哪些?你可以從消費者在網購時,放棄購物車會有哪些考量點。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提升電商的轉換率,吸引顧客直接在你的購物網站上下單,不用跑去像是Amazon、Ebay等電商網站去買。
這些消費者的痛點像是,運費太貴、折扣碼不能用,到貨速度太慢、需要一直重新輸入自己的信用卡和地址資料,這些都會增加消費者結帳時的摩擦成本,降低購物轉換率。
Shopify: The Future of Commerce Report
Shopify對未來的投資,就是在集成電商的必需服務幫助商家解決這些問題。
投資自動化倉儲與物流網絡:
讓商家將倉儲庫存管理和物流配送網絡外包給Shopify,Shopify則透過精進自動化倉儲 6 River System,以及建設更完善密集的 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 (SFN)來降低未來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讓商家能夠在自架站也能用相對較低的成本,讓消費者獲得更快更有效率的物流配送體驗。
這是一個前期投資巨大,但是能讓更多商家更方便做生意,且讓Shopify未來能靠物流服務賺錢的大生意,目前Shopify都還在優化體驗和營運,尚未真正大規模的鋪開。但若你觀察Amazon的一大優勢,就是配送效率高的自建物流體系Fulfillment by Amazon, FBA,很多在亞馬遜上架商品的商家,會依賴FBA來實現商品配送。而你付錢給Amazon來幫助你用可預期的成本和優化的倉儲管理來實現商品的快速配送。Shopify基本上就是在做一樣的事,讓商家更依賴Shopify的服務。
Shopify 收購的 6 River Systems 介紹 、目前全美已經有七個倉庫的Shopify Fulfilment Network 介紹
投資打造流失率更低的電商消費體驗:
最直觀的消費者痛點就是,當你進入獨立的電商網站而非網購大平台像是Amazon或Ebay時,你每次都需要註冊新會員,或是結帳時要重新輸入信用卡的資料等。美國有四分之一的消費者放棄購物車因為結帳過程太麻煩或複雜。
Shopify則投資打造了Shop App,集成了Shop Pay的體驗,讓消費者只需要有Shop App,你在不同的獨立電商平台都能直接串接Shop Pay讓消費者能快速結帳,不用重複輸入和註冊自己的帳號、收件地址、信用卡資訊等。
Source: Shop Pay
三年前推出的Shop Pay增速驚人,已經促成超過140億美元的GMV,到第三季度末超過6000萬買家使用,讓平台上Shop Pay 的 GMV 超過了Apple Pay,Google Pay和Amazon Pay的總和。
Shop Pay不僅提供無摩擦的結帳服務,Q3開始在美國推出“buy now, pay later”先買後付的產品,即Shop Pay分期付款。商家可以給與消費者無息分期付款的選項,讓消費者有更多付費選擇增加銷量。
網路商店開設後,第一步是幫助買家快速輕鬆地結帳,同時為他們提供靈活的付款方式,這兩種好處都可以改善銷售轉化率。分期付款產品越來越受歡迎,除了提高銷售轉換率外,提供“buy now, pay later”選項的企業,還見到更高的消費和回頭客增加。
Shop App是一個個人的購物APP,幫助商家加深與現有消費者的關係,順暢的結帳只是其一,消費者能透過加入的最愛商家的產品推薦和訂單跟踪,以便follow 配送狀態的最新信息。Shop App的MAU已達到近1000萬,數千名商家利用這內建功能,來加強與買家的關係並增加客戶的LTV終身價值(消費者一生會在你的商店花費的總額)。
回到Shopify的商業正循環飛輪,越多的商家使用這個Shop Pay,就會有越多的消費者註冊Shop Pay來在各大不同的電商網站快速結帳,反過來又吸引更多商家加入支援Shop Pay,Shopify就能從中抽取費用並獲得消費數據。這基本上也是Stripe和Square在做的生意,給予消費者最低摩擦的付費體驗,幫助商家用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收款。Shopify除了做線上生意外,也像Square那樣推出了實體POS機的產品,讓那些有實體店面的商家能夠整合實體與線上消費的體驗。
延伸閱讀:Shopify和Square對比
電商有了更多客戶消費數據和商家營運數據,就會天然地有更多的方式切入Fintech金融科技領域。除了剛剛提到的消費者分期支付,Shopify還推出了Shopify Capital,可以貸款給中小型商家幫助他們融資擴大生意,因為掌握了商家的營運數據,更可以知道中小型商家的信用,也提高了商家融資的效率,不用跟銀行花很長時間打交道。
在第三季,美加和英國的商家從Shopify獲得了2.52億美金的貸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9%,從2016年以來累計已經增長到了14億,未來這個生意只會隨著轉入線上銷售的商家規模與數量擴大而進一步增加。
投資在幫助商家全通路(Ominichannel)銷售:
對於獨立建站的商家共同痛點:獲客成本高。流量基本上會聚集在大型的社交平台或搜尋引擎的頁面上。也因此如何在廣告投放或是社群行銷時能降低潛在客戶轉換的流失率,是電商的重要課題。因此Shopify開啟了和所有網路主流的網路平臺像是 Facebook、Instagram、Tiktok、Google等的合作,讓商家能在逛這些平台或搜尋、看直播時,能更無縫地直接下單。
下面是一些例子,包含今年五月宣布和Facebook Shops的合作,在FB嵌入商店與直播直接帶貨。
Instagram Shop
直播帶貨直接購物
整合 Google Shopping 廣告直接下單
除此之外,Shopify於6月也開啟和大零售商Walmart合作,將1200個中小型Shopify商家帶入了Walmart的市場。這項新的合作夥伴關係將使Shopify商家能夠直接在Walmart的網站上申請銷售其產品,使該Shopify的每月客戶達到1.2億。這將幫助較小的商家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
一張圖總結Shopify未來發展路徑
他們近期的投資是持續優化平台,給與商家更多技術上與資金上的支持,幫助他們能更順暢地完成銷售,然後會繼續再向外擴張,事實上Shopify目前的營收還是大量集中在北美與英語系市場,雖然世界上其他的市場也都有類似的獨立建站服務商例如台灣比較熟悉的Shopline
但是Shopify的網路端的模式要複製到其他市場難度和摩擦相對較低,要克服的主要是語言支援而已。金流部分則需要適應支援不同市場習慣的網路支付方式,而像是物流這樣的服務門檻就高得多,不可能同時在多個海外市場大建物流,太燒錢短期也看不到回報,但未來持續向國際擴張是可見的發展。
長期就是建成千萬個廠商的網路銷售最佳夥伴,讓Shop App成為大多數消費者手機裡都有的入口,想要在不同品牌商家買東西時,都能直接使用Shop App 和 Shop Pay 付款,成為一條龍的電商完全體。
Shopify的長期成長可期,但資本市場對於Shopify的態度是什麼呢?
Shopify目前的市場地位,在美國的線上銷售已經是僅次於Amazon的存在,隨著疫情加速電商滲透率的發展,更多商家轉入線上,即便是維持同樣的市佔率,Shopify也會跟著市場規模變大而持續成長。而且就算疫情結束,商家也不會因此就放棄掉線上的商店,而是讓自己有另一個通路銷售。對消費者來說他們會選擇最方便的方式消費,越來越好的線上購物體驗會增加消費者在網站購買的誘因,這也是長期成長勢頭不變的原因。
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看見Shopify的潛力並壓注下去,這也是Shopify股價漲得驚人的原因。
但短期上Shopify的風險也同樣是超高的估值,如過你看過去的PS Ratio變化,可以看到從原本大概在20的水平在今年一下就拉到了60,其實是非常驚人地高,表示市場很大部分price in了成長預期。
如果你看過去Shopify的業績表現與分析師目標價,就會發現Shopify在過去很常打敗分析師的預期,也讓大家一直在調高目標價和業績展望,畢竟越多人看到公司的成長潛力且持續deliver好的result,散戶與機構都湧入,讓股價會更反應市場未來成長預期。
持續打敗預期的Shopify
Source: Estimize
本版不做股票的推薦,可以讓大家自己觀察判斷是否該買進持有或是該等待泡沫破裂。一般來說好的長期成長公司,手上沒貨你很常就只能看著他一直上天,所以即便你覺得他已經漲得太高,全部出清也會讓自己承受到軋空手的風險,你看好的公司可以分批買入分批賣出,或是買入有持你看好公司持股的ETF,讓你不會錯過漲勢也不會過度暴露在估值過高的風險中。
下面還整理了一些我有在觀察的機構,他們對Shopify的進出持倉,給大家參考。
就算是ARK也在2019年就出清大部分持股,沒吃到近期這段主升段。
Baillie Gifford則是在上季減倉,但還是持有大量主要部位
已經成為第三大股東的Capital Group則是持續加倉,目前持股佔比是5%,也是Capital集團Q2時加倉最大的持股,其次是Amazon,可以觀察他們最新一季的13F是不是有方向的變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