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品牌、科技、社群體驗,NIKE和Lululemon的成長動能

Nike 發布了最新一季的財報,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1%基本持平,數位Digital電商業務成長了82%,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億美金的收入。整體客流量雖然變低,但是轉換率提高以及更高的每筆消費單價,有效抵銷因為疫情店面關閉的批發零售下滑,在最新一季營收快速恢復到了正常的水平。在大中華區和歐非中東疫情相較比較緩和的地方,都恢復了成長。

Nike的市場擴張主軸:女性、會員社群、O2O

NIKE Commerce app的需求成長了近200%,每月活躍用戶有到三位數的成長。Digital Businss對混合目標的貢獻達到了30%,比之前的計畫還要提早三年。能夠直接跟越多消費者,透過Nike自有平台聯繫,這也是Nike退出Amazon這樣大電商平台的底氣。

Nike近年來持續在增加會員參與度上努力,以提升每個客戶的價值。在兩個以上的Nike自有平台和Nike有所聯繫的消費者,他們的 lifetime value (LTV) 是一般客戶的四倍。

Nike經營會員社群的努力,能夠幫助他們在砸大錢的各類運動代言行銷外,進一步鞏固社群。如果你是有在跑步的人,就不可能沒聽過NRC (Nike Run Club)這個App,這個app可以用來追蹤你的跑步記錄、對接教練根據你的目標和體能提供專屬訓練計畫,並且和志同道合的跑友一起跑步。

在疫情大流行期間,NRC中的「Audio Guided Runs」(教練語音指導) 連續四個月每個月下載量超過了100萬次,在第一季時,女性用戶完成的跑步次數首次超過了男性。

看到Lululemon市場上的大成功,Nike針對女性的市場,也大力開發新布料的瑜珈服飾,市場的反應也很好,管理層也說在瑜珈服飾業務有驚人成長。最新一季Nike整體女裝銷售成長了200%。

O2O的部分,NIKE以新開以用戶數據為核心的廣州新店,能夠更做到一對一的客製化購物體驗,會員的消費結帳也遠超過其他店面。以此來反應Nike的零售與數位化努力做的結合。像是Nike App以社群為核心理念,鼓勵同城會員參與鄰近店內或該城市舉辦的各種體育和潮流活動、Nike專家營與明星教練工作坊等活動,連接O2O線上線下平台。同時廣州店也成為第一個引入Nike Fit的實體店,這個AR App能夠掃描用戶腳的尺碼,推薦適合的鞋款。

針對不同的客群,像是Nike有著大批的球鞋愛好者,也相應推出了 SKNRS 這個搶購限量球鞋的官方會員App,由於二手市場非常活絡,球鞋圈的人也都會在這App上面搶貨。

數位轉型提升營運效率

要推動自營業務,Nike也正在投入更多在物流業務上,投資在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與RFID,目前已經北美、日本和歐洲部署自動化系統,能夠將下單到物流運送的時間縮短50%。並會使用預測模型來預測消費者需求,提升庫存管理的效率,讓消費者能在一兩天內就拿到貨。

管理層電話會議也提到,搭配上面提到的數據化會員系統與個人化的O2O服務,能夠更有效率加速未來在女性市場和服裝市場的成長。更重要的是,Digial 的營收毛利率比一般批發零售高10%,未來佔比更高能夠進一步推升獲利

Nike 2019年時收購了 AI預測分析公司Celect,來加強Nike DTC (Direct to customer)的戰略,通過將Celect的技術整合進Nike App和網站能更好預測客戶想要的運動鞋、服裝以及何時需要從何處購買。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預測客戶的需求,來減少缺貨率更高效控制庫存。

除了收購Celect之外,2016年Nike便收購了Digital Design工作室Virgin MEGA,用來幫助Nike創建剛剛提到的SNKRS這個鞋類的電商APP,2018年收購消費者數據分析公司Zodiac,以及以色列的電腦視覺公司Invertex,這也是剛剛提到 Nike Fit 這個 3D掃描功能背後的技術。

總結來說,更大規模的數據化與個人化的會員系統,讓Nike掌控更多的用戶數據,透過社群經營與更多的互動來降低獲客成本,並提高用戶的購買頻率。再通過數據獲得更精準的預測系統,優化庫存管理與物流的效率,這些綜合起來的投資都預期在未來能夠降低成本,提高營業利潤。

Nike財報

Lululemon 繳出優於預期財報,股價卻開始估值消風

在Q2全球疫情嚴峻的狀態下,來自加拿大的高階瑜伽運動品牌Lululemon(NASDAQ: LULU)營收較同期增長2%,達9.03億美金(902.9 million)。

LULU的核心產品/優勢:女性瑜伽服(以小眾的利基市場起家)、機能型運動服飾 (他們的用語是sweat而非sports)、以「自我成長」為號召,結合實體店和社群的全通路體驗

LULU強調的是體驗式零售,lululemon沒有請明星代言人,但是全球有超過1500個品牌大使,大部分都是當地的瑜珈教練,並且是十分在地化的與當地的店面結合教練與課程,形成Lululemon的社群。(重要的是品牌大使不用付錢,而是用非財務的利益交換包含lululemon 的gift card免費商品,以及教練課程導流,以及作為Lululemon大使獲得的品牌光環)大使們要做的是提供免費的試教課程、穿Lulu的瑜珈服、參與Lulu舉辦的各種活動,Lululemon會挑選在社群媒體活躍的教練或運動員,讓品牌大使和他們的學生能夠產生UGC內容,幫助品牌行銷。同時他們也是第一線的產品體驗者,能夠將意見直接傳達回公司協助改善產品。

雖然實體店營收是去年的一半,但來自電商營收的爆發性增長,補充了實體消費的缺口。

公司直營店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51%,但是來自直接銷售(direct sales to consumers)/電商的營收增加155%,達5億5400萬($554.3 million),佔總營收61%。

LULU著重線上購物體驗的優勢,在疫情期間得到充分發揮,線上銷售的流量和轉換都有強勁成長,各增加了90%和45%。CEO Kevin McDonald提到,其中一個關鍵優勢是LULU的線上-線下全營運模式(Omni operating model),過去幾年公司著重在投資在生態系統,確保能夠提供無縫和令人享受的顧客體驗。讓消費者可以在實體店和網路社群都能和品牌有互動。

從近期銷售結果上看來,LULU高層認為,公司近期投資在提升全通路交易的能力(transactional Omni capacities),顯然獲得了回報。

Lululemon 在七月初以5億美金併購健身新創Mirror,拓展數位健身體驗,並表示Mirror預計將帶來1.5億以上的全年營收,高於原先預期的1億美金。公司下半年到明年將增加投入Mirror的行銷預算。

Source:Mirror

(不知道Mirror在幹嘛的可以看這個 review 影片)

在covid-19環境下,公司高層看好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例如在家工作、在家運動和維持健康生活對消費者的重要性,都會是LULU接下來持續成長的機會。公司未來會在國際市場,持續推動品牌和與消費者互動。

Lululemon Q2毛利(gross profit)為4億8900萬,較去年同期增加1%,毛利率(gross margin)為54.2%,和去年同期相比(55%)微幅下跌0.8個百分點。

(Source: macroaxis)

作為一個小眾利基市場高單價的品牌,LULU的毛利率一直都高於運動服飾龍頭NIKE

疫情在北美依然嚴峻,亞洲和歐洲成為LULU第二季成長的重心。CEO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在中國的實體店消費回溫,同店銷售增加超過三成,電商消費成長超過130%。在歐洲,消費者與LULU在線上互動的狀況達到高峰,電商銷售成長超過160%,推動整體業務發展。

LULU對於下半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資深副總裁Meghan Frank表示,公司預計Q3營收會有中到高的個位數成長,Q4會有高個位數或是低的雙位數成長區間。

CEO表示公司推動「三個成長計畫」的決心沒有改變,包括男性商品倍增、電商倍增和在2023年之前讓國際市場增為四倍,不過公司也認知到2020可能對於零售業和LULU可能是一個重要轉折點,有些消費者行為在疫情後期可能會持續。

CEO表示,今年將會加速電商銷售管道的投資,包括發展網站提升計畫、建構全通路交易功能和增進完成訂單的能力(fulfillment capabilities),這些都在公司未來兩年的發展藍圖上,但是因為目前電商業務的加速超過原先預期,所以把這些事項放到優先順位。

LULU財報公布後,股價就開始重挫回撤,基本上是過去的預期過高,估值預期回歸。

(Source: Futu)

但是多數的分析師都還是給予買進的評級,依舊十分看好Lululemon未來的走勢。

( Source: CNN Business )

運動品牌的核心護城河:人與社群

要怎麼樣能讓客戶買單?掏出更多錢買你的產品?傳統的運動品牌行銷,做到的就是讓你對運動明星的認同投射,也因此品牌花大錢贊助明星和運動賽事,是讓更多人認識進而認同你的品牌。Nike崛起用的就是這個路數,也因為投對了NBA的Michael Jordan一飛沖天。

而Lululemon走的路數不同,由於他更偏向細分利基市場,將心力更花在建立當地社群這件事上,除了在當地市場舉辦瑜珈活動,並找尋更在地化的KOL,讓他們成為當地社群的核心再向外擴散,形成小眾邪教般(cult-like)具有很高向心力的客戶群,願意付更高的錢購買商品,超高坪效反映的也是Lululemon成功的品牌定位。

(Source: 華泰證券)

最高效的行銷就是WOM(Word of mouth)口碑,這些邪教信徒們會很熱心自發的推廣當地的社群,人際關係的構連,進而凝聚更多死忠粉絲。但是缺點就是擴散力和受眾相對比較有限,這樣的模式在擴大規模或品項經營時,不見得能夠成功複製。目前Lulu仍然是利基市場的王,但規模仍然遠不如

不同規模的品牌,都需要找到成長的契機。在Lululemon崛起之際,Nike也加大了對女性運動市場的投入,尤其是這些年的瑜珈相關服飾,以及對在地運動社群的投入。同時降低經銷模式例如放棄Amazon上架,將資源投入更多DTC直營的門市與電商,用數據推動更高效的會員行銷。

Lululemon則想要往男性市場前進,並且投資了Mirror這樣的科技新創,希望能夠將社群轉化帶入更多死忠的會員,與在家健身的課程結合,期待能帶入更多穩定的現金流及upsell的機會,畢竟搜集更多用戶數據需要的是應用的場景,才能夠更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

品牌的建立沒有僥倖,要能夠建出自己的護城河,要的就是好的產品搭配持續行銷灌輸的品牌心佔率,能夠深植人心的品牌,除了廣告行銷做得好,真正實打實地深耕社群經營,才能讓對手難以越雷池,逼得對手只能往低價紅海市場方向做,自己則能回收主要利潤。目前看起來,Nike和Lululemon在自己的關鍵市場(球鞋和瑜珈服)都有做到這些事。

國際經濟觀察: 關心國際經濟、政治、科技和商業趨勢的部落客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