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大戰在中國正掀起巨浪,ofo與摩拜兩強相爭的場面已經開始從中國延伸到海外,不斷高速堆疊的融資燒錢補貼大戰,背後是阿里與騰訊之間的支付生態系戰鬥,兩邊都希望能透過高頻剛需的城市出行單車,來拓展自己的支付業務,同時真正實現將第三方支付業務拓展到海外。對台灣來說,除了新加坡共享單車廠商oBike也搶進台北,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外,對於台灣主要的自行車產業鍊來說,共享單車橫空出世讓自行車業憂喜並存。
首先,雖然以「共享」之名行遍天下,但共享單車的本質其實是單車租賃,並不是分享和活用平常沒在使用時的閒置資產,而是造出很多閒置的單車做租賃業務,所謂的共享單車其實行之有年,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在多個國家包括台灣Youbike都已經施行多年,只是這股無樁智能自行車租賃風潮,在中國的摩拜和ofo燃起的資本投放大戰下快速崛起。
這場戰鬥從2016年底開始升溫,除了小黃車ofo和橙車摩拜外,各種七彩顏色的共享單車廠商瘋狂投入,大家都想要急速增加單車投放量來獲取市佔,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在2017年天氣轉熱後大幅加速洗牌,隨著資本一輪一輪大舉投入,行銷戰加上紅海折扣戰都擠壓著較小共享單車廠商的生存空間。
畢竟共享單車要贏的關鍵,靠的就是越廣的投放量用戶越容易找得到車騎,還有越便宜的資費或押金,用戶就更有誘因去騎那家廠商,當然車子的品質與好騎程度也是關鍵,但這些都是要靠資本給堆出來的競爭力。
Source: DCCI
摩拜8輪融資募集超過9.28億美金的資金,投資者包含了騰訊、鴻海、淡馬錫、創新工場等
Source: Crunchbase
由於營運的模式和ofo明顯的不同,摩拜更重視智能技術與自主製造,而非純粹衝量的重資產營運模式,速度上雖沒有ofo快但是真正搜集了大量的用戶數據,摩拜近期還接入了中國最大的百度與高德地圖,發揮其定位功能的優勢讓用戶能從更多場景入口直接使用單車。如同摩拜官網上所說
“摩拜單車的每一輛車都配備了獨家自主研發的智能鎖,支持“GPS+北斗+格洛納斯”三模定位,定位速度更快、精度達到行業最高的亞米級;通過內置的物聯網芯片, 350 萬輛7 × 24 小時在線的摩拜單車構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式物聯網系統,每天產生超過1TB (1TB = 1,024 GB) 的出行數據;在此基礎上,摩拜單車今年4 月推出了行業首個出行大數據人工智能平台“魔方” ,在騎行模擬、供需預測、停放預測和地理圍欄等四大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助推精細化管理、智能化運維。”
ofo在募集資金上更是不遑多讓,融了八輪超過12億美金,主要領投的則是阿里系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滴滴打車等,儼然已經成為AT擁兵自重的戰場。(事實上共享單車也影響到了滴滴的生意,畢竟短程出行有了自行車這個便宜許多的替代選項)
Source: Crunchbase
摩拜單車在2016年底時仍然在用戶上保持領先,但是隨著雙方運營模式的差異,像是初代的ofo與摩拜最大的差異就在電子鎖以及機械鎖還有特製車與通用零件之別,ofo持續以較低的成本製造投放大量單車到市場上,即便損壞與失竊率遠高於摩拜,但是有龐大的資本作後盾,只要持續瘋狂投放單車到市場上滿足用戶需求,製造成本不是最大的問題。
以7 Park Data的資料來看,2016第四季到2017第一季,ofo每週活躍用戶增長386%,摩拜180%,ofo投放的增長速度還有實際的量都已經超越摩拜,兩者的戰鬥更被比喻成是單車界的Android與iOS的對決,因為ofo挾著龐大的資金做後盾瘋狂產出新的單車投放到市場,摩拜的車相對難騎但是耐用又更具智能與IOT大數據的功能,兩者各自有水軍在網路商互相攻擊對方。
大戰的同時,也真實的改變了中國城市交通的樣貌(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像是高德地圖研究數據顯示,五公里以下的自駕車與網約車使用量明顯下降,2017年第一季同比北京下降了3.8%,上海則下降3.2%。共享單車的熱點區工作日交通壅塞指數分別在北京、廣州、深圳下樣了7.4%、4.1%和6.8%。
Source:高德地圖<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很多人覺得共享單車是資金泡沫燒出來的,但是無可否認這大規模的單車投放正在大幅改變中國大城的交通樣貌,共享單車隨著兩強相爭會清理戰場到剩下兩家對決,投放規模仍會隨著激烈的競爭而持續放大,燒錢補貼大戰就會像滴滴和Uber那樣不死不休,尤其目前摩拜和ofo兩方都毫無合併意願,認為雙方合併並不會有綜效或好處,和Uber與滴滴大戰不同的是,這些共享單車運營商都是自己造的車,資源並非零和,運營的方式和產品也大不相同,雙方都認為市場夠大容得下兩家不同優勢的共享單車廠商。
尤其這場仗早已經不是摩拜對決ofo而已,背後真正的神仙打架是騰訊與阿里,兩者在最新一輪的巨額融資砸下重金,著眼的就是將共享單車這套模式推到國際各大城市,這是難得機會真正可以出海帶到國際大城且受到許多關注環保與科技大城歡迎具有公共性值得應用,同時加速騰訊與阿里的國際化,背後是兩大巨頭第三方支付金融應用的大戰,過去騰訊與阿里的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在海外也都僅止於海外華人應用,但是共享單車能夠為他們開啟一道大門,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海外客戶,這場仗已經開始小範圍在新加坡、曼徹斯特等地開打,未來隨著資金持續燃燒,這場在中國的熱仗也會逐漸在海外城市打響。
至於這場共享單車大戰對於台灣廠商的影響,你只要看單車領導品牌市佔率第一的巨大(捷安特)近年的表現,就可以看出自行車市場的嚴峻。
在共享單車盛行之前,由於市場飽和與競爭加劇營收獲利就已經在走下坡,尤其是共享單車幾乎要消滅低價單車市場之際,加速了像巨大這樣高毛利中高階自行車品牌的淨利率下滑,畢竟在通勤車的領域有了共享單車,對於一般人實在沒有自己買一台低價代步車的理由。巨大的營收、毛利、淨利成長率也加速下滑。台灣的另一個自行車大廠美利達的財報也是類似的故事。
Source:Goodinfo!
當然,共享單車新增投放的數千萬輛訂單,必然會嘉惠到自行車的製造商,尤其是零組件的龍頭廠商像是全球的自行車鏈條龍頭桂盟,隨著共享單車的加溫,鍊條的需求也大增,近年雖然自行車市場轉弱但是桂盟的生意卻是非常興旺,在共享單車興起時又分了一大杯羹(據報導是供貨八成共享單車的鏈條,桂盟的2016年報也提到為滿足共享單車運營商的需求幫助他們爭取市佔率)。
畢竟像是ofo這樣的廠商損壞率高,拼的是快速衝量擴大市佔,投放越多車需要的鏈條就越多,市場需求暢旺也能讓需求大於供給像桂盟這樣能保證產量的龍頭廠就更有議價優勢,營收、毛利和淨利率都仍在逆勢成長。(零組件代工廠不見得賺得比品牌廠少)
Source: Goodinfo
延伸閱讀:陸共享單車崛起… 我業者反應兩極
帶回到目前新加坡共享單車商obike在台灣引起的爭議,其實對於共享單車大量投放對城市造成的外部負面效果,其實也是各大營運商被人所詬病的問題,像是無樁共享單車停放問題,如果去過中國各大城市會知道,即便現在已經開始加強管制,但是仍然有許多亂停的共享單車占道擠壓行人空間或是停車位,還有大量毀壞的單車成為城市垃圾,無怪乎網路上都說共享單車是在考驗人性,大量投放的共享單車讓人性禁不起考驗,偷竊、破壞、沒公德心亂停,不是只會在中國出現,這對各國各城市的監管單位都會產生新的考驗。
尤其像是台北這樣已經有盛行的有樁公共單車,對比無樁單車雖然沒有比較方便,但是對於城市環境的衝擊相對較小,管理比較方便,市民也都比較習慣有樁單車的運營模式,自然會對野蠻生長亂停的無樁共享單車obike產生敵意。
但是這場無樁共享單車的革命已經無法停止,未來各國城市的監管單位必須要互相學習來平衡創新與造成混亂的代價,只靠禁止而不疏通找到更好的管理模式,不會讓城市更進步,破壞式的創新無疑會帶來負面的代價,但管理者需要思考真正的城市發展的大方向是什麼,什麼樣的政策對這大方向有利,才能找到獲得長期效益的路徑,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