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金融科技)是一個被過度炒作的詞,金融服務領域的公司言必稱Fintech、Big Data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語,真正有多少技術內涵其實良窳不齊,泡沫大騙局也多,但隨著金融業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獲利的增速放緩,傳統金融業受到新技術的挑戰,所需人力越來越少,歐美各大行裁員縮編由科技取代的趨勢基本上不會改變,但到底什麼是Fintech?
(延伸閱讀: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全球86位FinTech先驅,第一手公開「金融科技做什麼?怎麼做?」)
我們從H2 Ventures每年都會發布的全球Fintech百強公司可以一窺端倪,看看前十名的Fintech公司都是哪些,又有什麼樣的商業模式。
1.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
若你沒有聽過螞蟻金服,那講支付寶你就肯定聽過了,這家阿里系的公司除了有支付寶這樣的支付巨獸以外,還有像是互聯網數據徵信的芝麻信用,本版之前有寫過互聯網金融就有簡述過螞蟻金服的業務範圍,這是一隻毫無疑問的Fintech巨獸,光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加上最大的電商網站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就有取之不盡的數據可以做分析應用。
2.趣店
原本叫做趣分期的這家企業,主打的是給沒有信用卡的年輕人大學生分期購物累積信用,更直白來說就是用APP對大學生放高利貸,但是透過大的用戶量可以做到更好的數據徵信和風控。主要的優勢在於他擁有了龐大的年輕消費族群的用戶數據,Fintech行業擁有數據就是金礦,有越多數據base理論上就能夠越精準的切割市場做風險控管。
但是趣店其實也很有可能遭遇夾殺,因為分期付款消費總要到某個地方去買東西,而現實情形是像阿里、京東這些巨大電商都在推廣自己的購物分期的服務,沒有電商出海口購物分期變得市場小很多,必須要找到更多使用場景才能繼續這樣玩。
3. OSCAR
這家美國的公司則是專注在健康醫療保險上,主要銷售給中小企業和個人醫療險,定位自己不只是保險公司還是健康管理公司,提供了個人化的線上問診和健身健康管理的服務,由於資訊透明化、納保和理賠手續簡便廣受歡迎,非常受年輕人歡迎,不過理想上很美好,現實倒是有點殘酷,事實上它也虧錢虧很大,去年上半年就虧損了8300萬美金,業務開發成本高,能否燒錢燒到轉正猶未可知。
4. 陸金所
有中國平安集團這個富爸爸的陸金所原本是以P2P信貸聞名,但是如今P2P網貸平台死得死逃得逃有點臭掉,而陸金所他們的P2P業務也降至不到10%,將P2P業務分拆至陸金服,轉而主打綜合性線上財富管理平台,不過真的看不出除了平台大,技術和服務有什麼特殊。
5.眾安保險
眾安保險是中國第一家純互聯網保險公司,主打的是財產險,它的來頭不小,三大股東分別是馬雲的螞蟻金服、馬化騰的騰訊、還有馬明哲的中國平安,三馬合作的保險公司對其的公信力加分不少,累積了5.23億的客戶,這篇解析眾安保險的商業模式蠻詳細的,最近還成立了眾安科技,說是要在區塊鏈、人工智慧和雲計算、大數據領域持續探索,所有fancy的名詞這家公司都有包到了,你說他能不火嗎?不過中國網路上對他的評價蠻差的,買保險很容易,找人理賠很困難。從保監會的保險消費投訴率來看則會發現他在財險公司中排名最低,以這種迅猛增長的速度來看,控管的能力其實蠻強的。
6. Atom Bank
這家第一間拿到英國的銀行證照純線上的網路數位銀行,只能用App訪問,採用生物辨識技術來進行身份確認,開戶流程只要掃描身份證件和填寫基本資訊,簡便、透明、客製化的銀行APP也很受年輕人族群歡迎,跟傳統銀行的形象大不同,其實Atom Bank也揭示了銀行業未來的發展,事實上需要的人力可能會是非常低的,只是在陳舊的金融法規面前,很多創新都被束縛住。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也在發放執照上有了開創性的突破。
7. Kreditech
這家德國的Fintech公司,主打的是讓在正規金融機構得不到授信的借貸者提供信貸,用AI和機器學習來處理每個申請人20000筆的數據資料,來對申請人進行信用評分和發放貸款,其中數據資料包含Facebook檔案、Amazon和Ebay消費紀錄、Paypal交易紀錄等,其實中國和國外的Fintech公司徵信的邏輯都是一樣的,看申請人電商與支付的數據來決定授信,但因為歐美對個資保護的法規嚴厲許多,這樣的公司要擴張難度比在中國要高得多。
8. Avant
這是另一家美國的線上借貸公司,服務的客戶主要介於信用優級和次級之間的借款人,放貸的資金則是來自平台而非投資人,已經有放貸超過10億美金,平均貸款額度是8000,最高可到35000美金,也是主打透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來建立精確的消費者信用資料,號稱能有效降低違約風險和詐騙。
9. SoFi
SoFi是美國另一家網路貸款公司,他的定位十分有趣,專門低息貸款給美國名校高材生付學貸,因為美國的學費是天價貴,但是這群名校高材生未來的預期收入高,違約率1.6%低於整體學生違約率的8%,資金來源則是這些名校校友投資一筆基金給學生較低固定利率的貸款,還有將這個高材生P2P貸款打包證券化,因為違約率低所以穆迪還給Sofi 3A的高信用評級,同時校友貸款給學生也建立起了連結成為人脈資源,校友的投資在未來也會回收(沒有違約的情形之下),不過這公司除了簡便的網路申貸外,也沒有看出有什麼很高的金融科技技術。
10. 京東金融
作為另一個中國大電商平台,其實就是阿里有做什麼京東就有做什麼,京東金融還有騰訊的入股明顯是在打對台,但是京東更強調供應鏈金融,貸款給中小企業,還有京東股權眾籌等。至於真有什麼特別的?其實中國這些巨頭的營業模式還真的是混戰互抄,能擴大用戶拿越多數據並進行分析就能夠降低風險提高獲利,而這事實上是需要富爸爸輸血的產業,越小的業者越難玩。
總結這十強來看,主要的Fintech的商業模式大同小異,講的就是透過非常簡便、透明和易用的手續吸引用戶,搜集消費者或貸款者的大數據,然後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來分析給出信用評等做風控,然後再貸款給貸款者,盡力地去除中介機構和複雜耗時長的手續與不透明的費用(傳統金融機構的硬傷),未來這樣的趨勢只會更進一步,即便中美P2P行業都有因詐欺和倒債遇冷的情形,但是傳統金融行業被金融科技顛覆的時日依舊迫近,懂得順應潮流的金融機構在未來才能有競爭力,想要用法規來阻擋金融科技的大潮只是延長自己被淘汰的陣痛期。
同場加映中國媒體去訪問美國的Fintech公司
還有未來金融科技滲透至社會各層面可能會產生的社會現象,大家可以看看科技警世劇黑鏡第三季第一集的恐怖景象,在現實其實已經發生了,中國的芝麻信用基本上就是這個社會現象的原型,大數據徵信滲透社會,每個人成為假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