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媒體炒議題總是一陣一陣
所以本篇希望能夠整理一些在市場上高知名度的公司們
看他們沒在媒體光環下後表現如何,有些可能顯現出投資價值,有些則顯露出他的真實價值
(拋磚引玉,歡迎任何補充)
製造業明星
穿戴裝置
物聯網
能源相關
電子商務
第三方支付
互聯網金融
網路安全
3D列印
醫療用機器人
由於媒體炒議題總是一陣一陣
所以本篇希望能夠整理一些在市場上高知名度的公司們
看他們沒在媒體光環下後表現如何,有些可能顯現出投資價值,有些則顯露出他的真實價值
(拋磚引玉,歡迎任何補充)
製造業明星
穿戴裝置
物聯網
能源相關
電子商務
第三方支付
互聯網金融
網路安全
3D列印
醫療用機器人
Facebook CEO的Mark Zuckerberg公佈了籌備已久的區塊鏈金融產品:加密貨幣Libra和Calibra數位錢包(Digital Wallet),一腳踏入區塊鏈與金融科技的領域。 下面這個影片,是Calibra的應用場景示範,未來搭配FB全球普及率非常廣的Messenger和Whatsapp,要用Libra這個加密貨幣來實現像傳訊息一樣簡單、方便、迅速的跨國支付轉帳。 Libra是什麼? 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Libra白皮書開宗明義的目的和理想,就是運用區塊鏈技術來打造無國界、去中心化、低波動的加密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y),來降低全球貨幣兌換轉帳、支付交易的門檻,實現普惠的互聯網金融創新。 Libra由獨立的非營利會員制組織 Libra Association治理,設計上刻意去中心化,所以實際上不是由Facebook隻手遮天,FB在該組織最多也只有1%的投票權,下面會介紹Libra Association的組成。 Libra和Bitcoin比特幣有什麼不同?…
PChome受到蝦皮來勢洶洶搶市占的衝擊,網家的董事們詹宏志和何飛鵬都起身來連聲呼籲要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不能落入外資手裡。但是長期不知長進的本土廠商,值得舉著本土大旗保護嗎? 蝦皮並非小蝦米,母公司SEA集團(前身Garena)是網路遊戲為主業起家的東南亞最大網路公司,背後更是有騰訊富爸爸的入股,這場仗是一場「大東南亞」的戰爭,蝦皮面對的不只是台灣的PChome,還有東南亞第一大電商Lazada(背後則有阿里富爸爸撐腰),所以僅用台灣的視角來看是不夠全面的,這場融資燒錢戰真正涉入的大頭是騰訊、阿里還有亞馬遜在東南亞重點市場開代理戰爭的縮影,只是真正有主攻台灣的只有蝦皮。 台灣電商平台龍頭偏安一隅多年,終於遭遇了真正的國際化的競爭。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蝦皮2015年進入台灣市場,但是PChome的UI、UX絕對被嫌超過兩年以上,Mobile端的悲劇由來已久,網頁版又醜功能又差,用十年前的網站在打現在的戰爭,我都懷疑到底有沒有做使用者的調研和分析?如果有的話為什麼不改?如果沒有的話那基本就是失職落後,本來就該被淘汰。 因為消費者會喜歡更好用的東西,否則裕隆也不會受到國家保護這麼久還是不如外國品牌,尤其是網路沒有國界,多少人早就用滑鼠行動,直接點開淘寶天貓或是日本亞馬遜下單了,如果PChome有跟上時代給顧客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服務與使用者友善的介面、實惠的價格,加上現在最大大支撐PChome優勢的快速到貨,想要註冊用其他的平台誘因根本就大幅降低。 (網家受到外部競爭的衝擊,股價已經腰斬再腰斬) 蝦皮燒錢補貼運費以及抽成是打響這場大戰的關鍵,但是真正的核心其實是PChome老大心態,一覺醒來才驚覺世界已經改變了,而自己的網站體驗還停留在十年之前。不信你可以自己測試PChome的網站。電商成功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品項多、容易找到想要的商品、以及便宜實惠的價格再加上快速運費低廉的物流。 很多人說,PChome在這場仗落於下風的原因UI佔很小一部分,但本版卻覺得從UI這麼明顯的缺陷遲遲不改進,就看得出PChome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忽視使用者經驗的問題,連這麼明顯的問題都可以忽視,更別說在行銷端、2B與2C的客戶端關係維持,要說PChome有在持續改進這些事,消費者才不會隨便就變心去另一個平台購物。 這是像Amazon這樣的電子商務持續打趴Ebay的原因,讓客戶產生黏性後就不願去別的平台下單,除非真的價格差異太大才有誘因去另一個平台購物。PChome若只輸在價格就算了,偏偏除了物流速度其他幾乎全輸,被打到趴下真的剛好而已。 我們隨便舉例就能看到很多無視使用者經驗的例子,本版隨便搜尋「平板」這個字,竟然能在前六個結果清一色看見沒有貨的商品,PChome後台在搜尋結果去掉沒庫存的商品難度有多高?左欄的分類filter基本上也是反人類的設計,什麼?你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設計? 我們就拿個天貓(對比PChome)和蝦皮(對比露天拍賣)來比較看看,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設計的差距。電商講究的是轉換率,進去看到商品的人有多少人會下單,如果光是找到商品的難度就已經比別人高,更別說商品價格還比別人高,你就只剩下物流速度可以比拼。但問題就是UI這樣的東西根本就是可以大幅改進,也不需要要像運費補貼那樣大燒錢,就能夠大幅提升使用者經驗的投資。 同樣在天貓Tmall首頁搜尋平板,你可以看到天貓有在思考使用者的需求在想什麼。搜尋平板的人下決定的關鍵就是品牌和規格以及價格,filter的設計就是將使用者最常會使用的filter像是品牌、螢幕尺寸和容量大小給使用者篩選,若想要更細的就再點更多。 PChome的網站則明顯就是像倒垃圾,把所有沒整理沒順過邏輯的東西一次塞給你,你如果有點開過PChome左邊的filter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大家可以自己去試一試什麼叫做反人類的設計。要知道消費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PChome上的購物體驗就是除非你很精確地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東西可以用完整關鍵字搜尋,否則PChome的網站是很難逛的,尤其你可以看到一堆沒庫存的商品出現在網頁上,增加消費者過濾的時間成本,這對電子商務網站的轉換率是有顯著影響的。 電商網站的優化是一件持續的工作,但是你若看PChome的網頁版,還不說手機版的悲劇了,這些年來有哪些與時俱進的變化?「放著爛」三個字就是PChome現在面臨存亡危機的根本,燒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PChome有地主優勢理論上應該能夠更接地氣、更靈活地面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燒得有效還能夠擴大基礎,偏偏PChome沒有,而是呈現政府網頁般的官僚和無力,不淘汰你還要淘汰誰。 接著看到C2C的蝦皮,基本上搜尋平板時前幾個結果並非平板電腦本體,而是賣得好的平板週邊商品,但是網頁上方馬上就有明確的分類filter讓消費者能夠快速點選真正需要的商品,真要細究分類左邊點開也有更進一步的分類資訊,PChome和蝦皮的差距就在這些細節裡,雖然不太大卻能夠影響到消費轉換的順暢度。但朋友啊,那是你還沒看過真正該對標的露天拍賣。…
共享單車大戰在中國正掀起巨浪,ofo與摩拜兩強相爭的場面已經開始從中國延伸到海外,不斷高速堆疊的融資燒錢補貼大戰,背後是阿里與騰訊之間的支付生態系戰鬥,兩邊都希望能透過高頻剛需的城市出行單車,來拓展自己的支付業務,同時真正實現將第三方支付業務拓展到海外。對台灣來說,除了新加坡共享單車廠商oBike也搶進台北,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外,對於台灣主要的自行車產業鍊來說,共享單車橫空出世讓自行車業憂喜並存。 首先,雖然以「共享」之名行遍天下,但共享單車的本質其實是單車租賃,並不是分享和活用平常沒在使用時的閒置資產,而是造出很多閒置的單車做租賃業務,所謂的共享單車其實行之有年,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在多個國家包括台灣Youbike都已經施行多年,只是這股無樁智能自行車租賃風潮,在中國的摩拜和ofo燃起的資本投放大戰下快速崛起。 這場戰鬥從2016年底開始升溫,除了小黃車ofo和橙車摩拜外,各種七彩顏色的共享單車廠商瘋狂投入,大家都想要急速增加單車投放量來獲取市佔,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在2017年天氣轉熱後大幅加速洗牌,隨著資本一輪一輪大舉投入,行銷戰加上紅海折扣戰都擠壓著較小共享單車廠商的生存空間。 畢竟共享單車要贏的關鍵,靠的就是越廣的投放量用戶越容易找得到車騎,還有越便宜的資費或押金,用戶就更有誘因去騎那家廠商,當然車子的品質與好騎程度也是關鍵,但這些都是要靠資本給堆出來的競爭力。 Source: DCCI 摩拜8輪融資募集超過9.28億美金的資金,投資者包含了騰訊、鴻海、淡馬錫、創新工場等 Source: Crunchbase 由於營運的模式和ofo明顯的不同,摩拜更重視智能技術與自主製造,而非純粹衝量的重資產營運模式,速度上雖沒有ofo快但是真正搜集了大量的用戶數據,摩拜近期還接入了中國最大的百度與高德地圖,發揮其定位功能的優勢讓用戶能從更多場景入口直接使用單車。如同摩拜官網上所說 “摩拜單車的每一輛車都配備了獨家自主研發的智能鎖,支持“GPS+北斗+格洛納斯”三模定位,定位速度更快、精度達到行業最高的亞米級;通過內置的物聯網芯片, 350 萬輛7 × 24…